r />\n
一天以后,黔山航空发动机厂。
\n
“厂长,防工委的信件。”一位同志走进了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办公室,递给他一份打印件。
\n
虽然已经能比较广泛的用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但是这种正式的东西,肯定还是纸质的更好。
\n
一来阅读感受好,二来能留痕。
\n
经常和公务员、事业编打交道的人都知道,留痕有多重要。
\n
厂长接过来一看,喜上眉梢:“快去把总工请来,来活儿了!”
\n
说完,他一边看文件,一边自言自语:“嗯,高委员一直在关心我们黔山三线建设的发展嘛,厂子刚建好,就给我们带活儿来了。”
\n
如果说生产任务随着厂子建设、调试、产能爬坡的过程一直都是处于饱和状态的话,那科研任务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的眉目。
\n
一是上级没说要做什么,二是在上级没有指示的前提下,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东西。
\n
资金和资源都有限,黔航发的同志压根就不敢轻举妄动,害怕浪费了。
\n
没想到这边刚刚具备科研工作条件,第一件科研工作这么快就来了。
\n
他看着文件上一行字,抄起了电话。
\n
电话是打向同处鞍顺地区的另外一个三线大厂——黔飞厂的,同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两家业务上非常紧密,同时处境都差不多。
\n
科研工作吃不饱,而且没有合适的任务。
\n
对于黔航发来说,太难的干不了,不难的又没有。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