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n
朱厚照看到杨廷和的文章,朱笔题字,大学士说的很好,但是宣府兵马已在呼唤城门开。
\n
朱厚照这次罕见头铁的不肯收回诏命,导致这次争论的结果,以宣府兵马火速抵达京师而结束。
\n
裴元得知了这些始末之后,并没有太意外。
\n
而且还觉得,朱厚照真是下了一步好棋!
\n
事已至此,朝野只能把关注焦点转移到了兵部侍郎李浩这个人身上,想要知道这个人为何会突然跳反,站在天子那边。
\n
要知道“大议功”最激烈的时候,文官们都没想过把李浩当弃子丢出去!
\n
没想到李浩却在何鉴去职,陆完尚未上任,重臣们又在城外送别何鉴的关键时候,跳出来促成了宣府边军入京的事情。
\n
裴元心里清楚,现在不少文臣还仅仅以为李浩是个例,完全忽略了李浩担任过通政使的重要资历。
\n
等到朱厚照做好充足准备,开始疯狂的提拔有通政司资历的官员掌握宣大和兵部事务后,这个秘密保皇派的“通政司系”才会浮出水面。
\n
等那时,双方的争斗才会进入白热化。
\n
朱厚照这次干净利落的突袭,让杨一清与杨廷和难得的团结了起来,迅速的开始廷推。
\n
然后毫无波澜的以一致意见,举荐陆完为兵部尚书。
\n
随后杨一清以廷推主事人的身份,和杨廷和一起向朱厚照递交了廷推结果。
\n
朱厚照很痛快的给出了认可,任命陆完担任兵部尚书。
\n
这让朝廷重臣们一时猜不透,天子是打算让之前的那次兵部事变翻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