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太瞎搞了。所以,他们拿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n
——市场化吧!
\n
于是成化十五年的时候,朝廷正式停止了征收实物和依靠服役造船的模式,将造船的事情市场化。
\n
老百姓该负担的民料银子,折算为六十五两,由地方征收。
\n
而军办部分,承担的份额,折算为三十五两,在朝廷采购船只的时候,从船价中折抵。
\n
整体而言,就是原本是来料加工,卫所和各大造船厂以自身劳动付出,以及杂项开支,共同完成一艘船的建造。
\n
现在变成了朝廷发给六十五两,让他们就近采买木料,然后直接等着要船就行了。
\n
于是各大卫所和船厂的管事看着那白的银子,就很,就很舍不得。
\n
管事们向市场学习,向市场看齐。
\n
过了没多久,运河上浩浩荡荡的漕船,就从“檀木造”换成了“杉木造”。
\n
“杉木造”的船只肯定不如“檀木造”的更结实耐用,漕船的毁坏频次,也大幅度的开始增加。
\n
这件事引起了汹汹物议,朝廷表示要展开大讨论,一定要搞明白,朝廷的漕船到底是怎么了?!
\n
各大造船的卫所和临清、清江、龙江这些造船厂管事们慌得一批,生怕会掉脑袋。
\n
最后朝廷讨论的结果,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
\n
大臣们认为漕船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是因为市场化的不够彻底,没有给漕船灵活的定价权,如果朝廷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漕船,放开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干预,那么自然能买到更好的漕船。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