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这一次的结识,让卓青麟收获颇丰,也为他今后的军旅生涯增添了新的助力和希望。
夜色渐深,南陵郡城的灯火渐次亮起,宛如繁星点缀在大地上。卓青麟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
虽然烽火暂歇,但他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战争随时可能再次爆发。而他,作为一名军人,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广结人脉,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守护自己的家人和这片土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卓青麟继续着他的探亲之旅。他心中记挂着家中的亲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离开南陵郡城后,他带着护卫日夜兼程,向着家乡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山川景色不断变换,巍峨的山峰、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虽不及战场的惊心动魄,却也有着别样的风情。但卓青麟无心欣赏美景,归心似箭的他只想早日与家人团聚。
经过数日的奔波,卓青麟终于再次踏上了卓山郡大蔡县临江镇码头的土地。望着陌生的街道,听着熟悉的乡音,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涌上心头。街道上,人们忙碌地穿梭着,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戏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归心似箭,卓青麟领着36骑护卫一路策马疾驰,好在卓山立县后,道路平整维护得不错,石渣大马路虽说尘土飞扬,但胜在路面开阔。马蹄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响,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轨迹。
卓山借此次南楚设府置郡之机,以剑门县、大蔡县、周原县、境湖镇、柳山镇等三县二镇五乡之地,堪堪达到立郡最低标准,开周边氏族县治之先河,被独立设置为卓山郡。
卓青麟没想到仅数年时间,卓山竟已然人口达40万众,虽从大蔡县县令卓毕柴处了解到,为了此次卓山设郡,可是想了不少办法,甚至从交河县红枫镇那边转移了不少人口,还四处迁徙了不少人,甚到还出钱向周边氏族租借丁口,以备设郡所需。
然而卓山此处最大的人口来源,竟然是周氏,周原秘密承接了大量东吴周氏转移人口,竟达六万余人,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涌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卓青麟暗叹:“东吴自孙策阵亡后,麾下嫡系势力,已在秘密寻找退路,只是没想到,与自己有过交手的周氏,竟将退路找到了自己家里,也是人生无常。”
卓山能设郡,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