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进山剿匪时,意外遇到了一只凶猛的华南虎王。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搏斗,他最终战胜了虎王,并在虎王的巢穴中发现了一枚建村令。
这枚建村令虽然不如关铎的黄金建村令那么珍贵,但对于洪旭来说,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沅山一处小盆地,准备在这里筹建自己的洪家村。
洪旭在小盆地里忙碌着,规划着村庄的布局。他偶然间发现,后山竟然蕴藏着一条精铁矿脉!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啊!有了这条矿脉,洪家村的发展将会如虎添翼。
“大人,村民们已经开始搭建房屋了!”一名士兵跑来禀报。
关铎点头,望着渐渐成型的村落轮廓,心中暗想:“有了这关家村,日后在沅山郡也算扎下根了。”
而洪旭则在矿脉旁安排人手勘探,盘算着如何将铁矿转化为财富和实力。
南楚内阁此时也没有丝毫的懈怠,趁着停战的这段宝贵时间,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推行一项重要的举措——新的行政区划方案。这些方案犹如雪花一般,迅速地传递到了全国各地。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南楚的疆域覆盖了足足 400 万平方公里。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片辽阔的领土,内阁精心规划了一个庞大而细致的行政框架:35 个府、223 个郡以及 2470 个县。这个框架的搭建,不仅体现了南楚对领土的有效掌控,更展示了其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
而对于新占领的南唐领土,南楚内阁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策略。他们巧妙地将这片土地划分为 5 个府和 30 个郡,这样的设置既突出了南楚的统治权威,又充分考虑到了当地地广人稀的实际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兵部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特意在南方军区发放了大量的建村令牌。这些令牌成为了将士们的荣誉象征,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建功立业的机会。
在众多地区中,沅山县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沅山县被破格提升为沅山郡。
这一举措使得沅山郡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以一县之力管辖着 24 个乡镇,而其辖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2.87 万平方公里,在整个南楚的版图上都显得独树一帜。
然而,尽管沅山郡的面积如此之大,但它的人口却并不多,甚至还不如沅山大营的驻军人数。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这片土地的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