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势力沿着穹夷山脉的山中通道,撤回到了山脉以东地界,在会稽郡重新集结。
孙策战死的消息传回东吴,举国震惊。东吴虽在太尉孙膑的领导下,没有立马崩盘,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继承东吴之主的位置,成了摆在东吴众人面前最大的问题。
孙策在此界留有血脉孙绍,但年仅三岁。主幼臣强,就算有孙膑之能,也难以弹压国中反对的声音。
东吴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北有朱明岳飞麾下四十万背嵬军团,西临南楚东部战区二十强军与南唐数十万新胜之师,南面还有闽越诸国。若国无强主,根本无法应对这四方强邻。
在这种情况下,太尉孙膑做出了一个让世人惊讶的决定:向南楚赎回孙登,迎孙登回东吴登基。孙登是孙权的儿子,孙膑认为,在当前局势下,只有迎立一位年长且有能力的君主,才能稳定东吴的局势。
然而,孙膑的这个决定,立刻引发了以周氏为主的孙策嫡系的强烈不满。周氏家主周鲂甚至放言,宁可举国西投南楚,也决不肯让孙权系子孙上位。
周氏一族在东吴根基深厚,势力庞大,他们对孙策忠心耿耿,自然不愿再一次看到孙权一脉的子孙继承东吴之主的位置。
而这一切纷争,对于躲在沅山县舔舐伤口的卓青麟来说,暂时还无暇顾及。他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补充关麟军团的兵力。三万关麟折损近半,急需补充1.5万名新兵,以恢复战力。好在十八虎贲军团已陆续整训完毕,但迫于南唐李信、李广、李存孝三员神将的存在,南楚一时之间也没了再度向南扩张的计划。
在沅山县的军营中,卓青麟看着训练场上士兵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为南楚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军,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南楚的天地。而此时的天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时光在紧张的训练和暗流涌动的局势中悄然流逝。南楚的新兵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卓青麟每天都会到训练场亲自指导,他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兵们。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新兵们的进步飞速,逐渐有了一名合格战士的模样。
而东吴那边,围绕着继承人的问题,局势愈发紧张。孙膑为了迎回孙登,与周氏一族进行了多次谈判,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周氏一族态度坚决,绝不妥协。在他们看来,孙登上位,就意味着孙策一脉的势力将被削弱,孙策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