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旦。
南方军区新建,十八万虎贲尚未整训完毕,形成战斗力尚需要时间,正处在野战不足,防守有余之时,当下唯有关麟军团尚有一战之力。
卓青麟心中明白,真正的关键,在于南方军区的建设。十八万大军的训练、粮草的筹备、防线的构筑,每一项都关乎着南楚在这片土地上的根基。
接下来的日子里,卓青麟全身心投入到军区建设中。他亲自巡视营地,查看士兵训练情况;走访百姓,了解民生需求;与地方官员商议赋税、屯田之事。
生产建设兵团的效率远超预期,荒地被开垦成良田,新城池拔地而起,原本动荡的边境渐渐有了生机。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东吴开始频繁在边境挑衅,小规模冲突不断。孙策似乎在试探南楚的底线,每次冲突后,都会派出使者,以“维持边境和平”为名,提出苛刻的条件。
“大人,东吴要求我们后撤三十里,开放三处通商口岸。”副将将东吴的书信拍在案上,“这分明是得寸进尺!”
卓青麟望着书信,沉默良久。他知道,此刻若贸然开战,南楚尚未完全准备好。但一味退让,只会让东吴更加嚣张。
当使者送来要求后撤三十里的文书时,羊皮纸上的墨迹还混着南楚百姓的血泪。
卓青麟盯着"维持和平"四字冷笑,突然抽出佩剑将文书劈作两半:"告诉孙策,南楚的疆土,是用刀剑丈量,不是笔墨书写。"
与此同时,李伯禽的联络的南唐旧部开始在东吴境内活动。他们联络当地豪强,煽动百姓不满,制造了多起骚乱。东吴不得不分兵镇压,原本集中在大章城的兵力逐渐分散。
这一日,卓青麟接到李长风的密报,东吴一支重要的粮草运输队将于三日后经过青石谷。他立即召集将领,制定截击计划。
“此次行动,务必隐秘迅速。一旦得手,东吴在大章城的驻军将陷入困境。”卓青麟指着地图上的青石谷,目光如炬。
截击战在青石谷的雨夜爆发。关麟军团的士兵裹着蓑衣潜伏在峭壁,听着谷底传来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卓青麟屏息凝神,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当第一支火箭划破雨幕,箭矢如雨点般落下,燃烧的粮草车顿时照亮整个山谷。火光中,喊杀声震天,东吴士兵还未反应过来,便陷入了混乱。
卓青麟握紧缰绳,看着东吴士卒在火海中挣扎,恍惚间又回到大章城破的那夜——只是这次,他成了点燃烽火的人。
这章没有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