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前来拜见的原因。臣前几天日夜占卜,算出蕴棋一统前,会四分天下。”
“四分天下?”君乐赢皱眉,“这么说,本宫会有三个强大的对手?”
“象是这么呈现,可是具体会有几个强大的对手,臣不敢保证。”
“本宫明白了。”
~~~~~~~~~~
“乐赢。”
“母王。”
“国师算的未来天下局势,你可知道了?”
“母王,儿臣听闻了。”
“那么,说说你的看法。”
“依儿臣所想,四分天下,意味着儿臣至少会有三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有道理。你几年游历,心中有没什么人选?”
“确有几位。”
“说来听听。”
“儿臣曾到伯仲国,深入参与伯仲国君主更迭的进程。伯仲国前大王仲辽阔是个英明的君王,他那几位坐上过王位的儿子亦不遑多让,可惜,政权几经轮替和争斗,最后仲氏没落,被常夏窃得果实,现今伯仲国更是改为了夏箪国。”
“你的意思是,第一位强大的对手,就是常夏?”
“常夏的上位有儿臣的推动,较难判断。不过国师算出她有天命之相,而今阴差阳错当上大王,虽不好判断她的真实水平,但却可以肯定她的天命所归。是以,作为第一位对手亦说得过去。”
“好,第二位呢?”
“梁国和伯仲国一样,君主多换且穿插过女王,发展历程更为曲折。晏槐林即位后,改国号为杏林,他的上位水平明面上比常夏要强得多。常夏有梁国前女王邹骜霜、梁国夏太尉、伯仲国常右相、大将军常盛以及整个常家,还有司空太尉一家的帮助,当然,也有儿臣的帮助,才最终坐稳王位。相比之下,晏槐林要困难很多。”
“听说是王夫起家。”
“他不仅仅是王夫。晏槐林曾在伯仲国第一届文举获得卷一的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他回到梁国后,能凭借王夫这种尴尬的身份获得大臣的支持,侧面印证他高超的政治手段。儿臣提携他为摄政王,群臣也是支持的多,反对的少,说明此人笼络人心也是一把好手。”
“你不仅助推常夏成王,还提携晏槐林为摄政王?”
“儿臣以为万无一失的。离开梁国王宫,儿臣安排了丞相路政明、太尉尹绍弓、刑部尚书法匡栋、伯仲国文举卷一第十五的夏宿莽几人一起平衡晏槐林的权力,以防他脱离控制。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