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的论断。
军队拿不回来的领土,不可能靠嘴皮子拿回来。
况且相比其他两大阵营,兰芳国不过只是芥藓之疾。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本岛上的总统宝座之争与婆罗洲岛上的领土之争。
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内斗与外斗的区别。
西婆罗洲拿不回来,只是有点丢人。
总统宝座拿不到,丢掉的可是身家性命。
千岛国驻军选择后撤到兰芳护国军的火炮覆盖范围之外,远没有50KM。
每日依旧有小股部队在边境线附近巡逻以彰显其军事存在。
兰芳护国军也没有较真,只是偶尔放上一炮,或者派武装直升机越过边境线超巡逻部队打上一梭子。
局势又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
这一结果,再一次证明李世铭选择策略的正确性。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已经明显感觉到千岛国军方有进攻兰芳国立威的意图,不如先下手为强。
等待对方率先动手可能能在道义上占据更多主动,但李世铭绝对不会用士兵的生命去换那狗屁的道义。
小国之间的争斗,一向是谁大谁恶谁正确,并没有大国博弈那些弯弯绕。
鹰国人现在的主要精力被解体的熊国吸引,但他的乖儿子土澳已经在千岛国下场。
等千岛国国内三大阵营分出胜负,腾出手来这一仗将更难打。
边境线上依旧需要重兵把守,兰芳国的重心却依旧是建设和发展。
三百万人的饭碗,始终是兰芳国的核心议题。
最憋屈的是,眼下巨型铜矿不能开采,外海的石油也不能开采。
哪里有石油矿产,哪里就有霉菌,这句话真不是开玩笑的。
境内原有的几座中小型矿山已经恢复生产,即使股权重新谈判,提高矿产税比例,也不能活生生地从西方资本手里硬抢回来,让人卷铺盖滚蛋。
潘帕斯当初携马岛大胜之威也只能和境内的大资本谈判重新分配,兰芳国一个连主权都尚未确定的小身板,更加只能选择妥协。
李世铭虽然财大气粗,可以一股做气收购西方资本在矿山的股权,但完全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留下他们,反而能当做兰芳国的一种保护色。
至于种植园,在西婆罗洲省府的混乱之初,便被大量破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