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篮球打不过开始怪队友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对线被单杀怪打野的感觉……
瓦瓦接着往下听。
“为什么我女朋友在场外加油,你却还让我出糗。”
这句……有点意思啊……
瓦瓦老师忽然来了感悟,但就是差一点,就是抓不住。
直到听到后面这两句——
“你说啊,是不是你不想活。”
“我想揍你已经很久,别想走。”
这歌词是真的有点意思啊!
这种“暴力倾向”,并不是单纯的情绪宣泄吧?这是……人性中野性本能的坦率流露!
确认了!就是有隐喻的!
所有的意象都连起来了。
瓦瓦手里还在录歌,但脑子里已经在飞快解读。
篮球场→对手→队友→场外的女朋友→失败后对队友的暴力倾向……
这不就是对人性、社会关系乃至生命本质的探讨吗?
所谓的篮球场,其实是微型社会的缩影吧!
篮球比赛的规则、对抗与协作,不就是对社会运行机制的隐喻?
林储言这时候又唱回主歌,瓦瓦老师认真又听了一遍。
是了,那些篮球场上的动作,一般的听众只会以为大同小异:不都是篮球场上的动作吗?
但实际上,它们可以被划分为两类。
一种比如“抛物线进球”和“单手过人”——这是在社会上展现自我的一面。
一种比如“掩护”和“妙传”——这是应对他人的竞争与合作。
原来林储言在球场上的种种表现,实际上是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生存状态!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那后面就都很好解释了。
瓦瓦老师露出自信微笑:通了,一切都通了。
歌曲开头的“对手”,如果结合歌词,其实是隐含了辩证思考的。
你看,“到底跩什么/懂不懂篮球”表面上是在挑衅对手,实际上这一段后面紧接的歌词是“抛物线进球”和“漂亮的假动作”啊!
这种张力恰如人性的两面性:对手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阶梯。
而在说到队友的时候,林储言的批判毫不留情。
“你拿了球不投/又不会掩护我”,这两句还不够明显吗?表面上是团队,实则个人利益至上。这个社会太多这样的人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