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却也不远,且随老朽前来便是。”
言罢,遂领着他往南边而行。不多时,便到一棵参天繁茂的大树前。
“牟尼大仙请看!这里便是清修的好地方。此树名为菩提,它瘴疠之地不生,鄙陋之境不长,飞禽喜栖于此,走兽爱来纳凉。”
牟尼也觉得此地甚好,只是树上金蝉脆鸣之声,不免觉得有些刺耳:
“敢问老伯,如今凡间已是初冬,怎还有夏蝉嘶鸣?倘若它日日在这树上啼叫,岂不乱我佛心?”
“大仙有所不知,此地四季温暖,故而金蝉昼鸣夜宿。不过您修心悟道,若连外界的靡音乱相都无法克服,又如何净心悟道?”
牟尼闻言,方才明白其用意,于是双手合十道:
“多谢老伯教诲,此处果真是修心的好地方。”
两人闲谈一阵,老者又是一番叮嘱后,方才转身离去。他不知道的是,树上那只金蝉,其实并非寻常俗物。
自它还是蝉蛹之时,便源源不断汲取天地精气,修持自身。时间一久,不仅延了寿命,还通了灵性。
此时见有族外之人来此,与自己争抢地盘,心中甚是不悦。于是便常常飞临其头顶上方,肆意鸣叫。
金蝉原以为故意捣乱,会让牟尼佛知难而退。没想到他竟把这种骚扰,当作修心秉性的一种考验。
因此,即使金蝉故意将秽物倾斜其头顶,牟尼佛依旧不诤不怒。这也使得金蝉大为震惊,渐渐地由最初的敌对愤怒,变为了折服。
其后,这金蝉也不再鸣叫,而是静心聆听牟尼口诵修心之经。
此心经有参悟之能,故而随着时间推移,金蝉不仅渐渐有了佛性,法力也是与日俱增。
仅过两年,它便成精化作人形。跪向牟尼佛拜道:
“多谢大仙口诵心经相助,使在下终于冲破鳞毛昆羽之道,幻化人形。”
牟尼佛闻言,渐睁双眼,淡然笑之:
“如今你既得人形,还需勤学人事、明人理。切莫为非作歹,否则天必诛也。”
“在下谨遵大仙教诲。只是我如今还不谙人之习性,还请拜入大仙门下,学习世事,修心明礼。”
见他有意拜入自己门下,何况目前自己在佛教之中,还不曾有可亲可信之人,于是答应道:
“既如此,且赐你俗名‘金蝉子’,收为二弟子。”
“多谢师父,但不知大师兄是谁?现居何处?”
牟尼佛意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