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若天下文人皆如这些才子一般,肆意嘲讽、妄议朝政。
\n
将皇帝的治国方略贬得一文不值,把朝廷纲纪视若无物。
\n
如此一来,朝堂政令如何通达四方?
\n
臣子又怎会尽心辅佐?百姓见贤良不尊君上,势必也会生出轻慢之心。
\n
长此以往,大虞国的江山基业将摇摇欲坠。
\n
最后这万里河山、芸芸众生,皇帝又该如何去统御驾驭,如何彰显天子威仪、君临天下?
\n
更令人心寒的是,龙椅上那位天子早有容人之量,并非没有给过这些所谓才子回头的机会。
\n
御前侍卫曾悄然送去密函,言辞恳切的告诫他们收敛锋芒。
\n
东厂番子也多次在诗会上旁敲侧击,暗示他们切莫再触碰天家忌讳。
\n
可那些自诩风骨高洁之人,却将圣上的宽宏当作软弱可欺。
\n
起初隐晦的讽喻,渐渐化作直白的批判,甚至在文人雅集上公然编撰话本。
\n
将皇宫那一位的治国之策比作孩童儿戏,把朝堂大事编排成荒诞笑谈。
\n
当“昏君”二字从市井童谣中传出,当弹劾奏章里开始出现对圣上德行的质疑。
\n
皇帝便是铁打的心肠,又怎能不被这番挑衅刺痛?
\n
如此这等变本加厉的冒犯,莫说是执掌江山的帝王。
\n
这换作是谁来了也得破防。
\n
还有那些自诩“忠臣”的官员,打着进谏的旗号,在朝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