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胡人便多了不少,大概有六千余人,与晋军数量旗鼓相当。但对于晋军而言,只要稍作设计,就能轻易击败对手。
\n
他们遭遇在武功东面的五姓亭,是在一个漫天晚霞的黄昏时分。
\n
晋军集结兵力,骑队突然从隐藏的山林中飞驰而出时,叛军正聚在一起煮食用膳,这时没有人骑马,很多人都围坐在篝火前,脱掉了一直佩戴的甲胄。结果就是在这难得的放松时刻,晋军纵马狂奔,如洪水破堤般卷入其中,仅仅一个冲锋,就凿穿了胡人的队列,而后是一边倒的追杀。
\n
一片惨叫声中,胡人蒙受了更为严重的损失,晋军斩首八百余人,俘虏达两千余人。对待这些俘虏,晋人毫不留情地用绳子将他们绑在一起,在脚上吊上石头,然后直接推到渭水中,水面冒出一阵徒劳的水后,俘虏就沉到了水底。
\n
索靖也按照此前的诺言,仍旧将缴获的三万斛粮食发放给周围的流民,流民们再次得了粮食,愈发欢欣鼓舞,口颂万岁。此前晋军接连败仗,普通百姓其实颇为失望,此时见到晋军得胜,他们终于又恢复了一些信心,相信晋军能够获取胜利了。
\n
而另一方面,接连两次遇袭丢失粮草,也终于引起了齐万年的注意。
\n
单纯从士气来考虑,这两次失利对前线的影响并不大,但口粮的供给却是实打实地出现了问题。此时已经是暮春时节,围困长安的胡人军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三万,每日消耗的口粮已是一个天文数字。任何粮草上的波动,就会立刻体现在大军的饮食上。
\n
齐万年盯着碗中泛着紫色的粟米粥,喝了一口,咀嚼少许后,对一旁的沮渠莫康道:“收来的桑葚能吃多久?”
\n
沮渠莫康是沮渠遮的侄子,他回答说:“大概能顶二十日。”
\n
在主粮有所减少后,前线的士卒不得不征收长安周围的桑葚作为粮食,和粟米一起煮粥来应付。这确实是个应急的法子,但想要长时间坚持,肯定还是需要粮道通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