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n
他就是在德国留学的王淦昌。
\n
王淦昌师从迈特纳(之前介绍了哈),所以能第一时间看到同是德国人发表的论文。
\n
他认为铍射线竟然能穿透几厘米的铜板,绝对不可能是γ射线。
\n
而且,他还认为应该用云室来代替盖革计数器检测这种射线。
\n
于是,他就向导师迈特纳申请,希望使用云室重复博特的实验,深入检测铍射线的性质。
\n
然而可惜的是,他的申请没有被通过。
\n
迈特纳认为博特的实验没有进一步验证的必要,或许她也认可γ射线的猜想。
\n
当时的王淦昌只是一个来自华夏的毛头小子,在迈特纳心里,肯定还达不到一定的分量。
\n
就这样,王淦昌无奈,只能放弃了这个实验。
\n
最后,他与发现中子这个诺奖级成果失之交臂。
\n
迈特纳事后非常后悔,曾亲自对王淦昌道歉,认为自己做出了重大的错误选择。
\n
后来,查德威克正是用云室代替盖革计数器,才最终确定铍射线的中子本质。
\n
而那时,距离当初卢瑟福提出中子设想,已经过了12年。
\n
博特和贝克尔、伊蕾娜夫妇、王淦昌和迈特纳、查德威克.
\n
或许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他们都与中子相关。
\n
但最后的赢家,所有的荣誉,都归于查德威克。
\n
或许这就是科学研究残酷的那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