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流换成x射线,那么实验就变成了吴-康普顿效应,解释的是x射线和电子的碰撞。”
\n
“总之,对于原子学中那些纷繁复杂的各种轰击实验,大家不要去死记硬背。”
\n
“什么射线撞击什么靶材,会产生什么粒子,等等。”
\n
“这些实验的诞生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其背后的道理却是靠逻辑分析而得出的。”
\n
“就以近期最火的人工放射性为例。”
\n
“我可以给大家示范一下,就用刚刚的思维来尝试解释这个实验背后的本质。”
\n
“伊蕾娜所用的铝箔,用同位素表示是:al-27。”
\n
“即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14个中子,这也是铝元素最稳定的同位素。”
\n
“当α射线撞击到原子核上后,假设其被铝原子核完全捕获,那么此时的原子核就变成了15个质子和16个中子。”
\n
“很明显,原子核变成了p-31。”
\n
“但p-31却是磷元素最稳定的同位素,它不可能具有放射性。”
\n
“因此,假设错误。”
\n
“我们再次假设,铝原子核在捕获一个α粒子后,很有可能又放出了一个中子。”
\n
“这时候,p-31就变成了p-30,这是从未发现过的磷同位素,它有很大的可能性具有放射性。”
\n
“至于这个p-30到底会放射出什么射线,这就需要靠实验去验证了。”
\n
“或许会得到很有意思的发现。”
\n
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