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无论怎么想,薛定谔也想象不到那种场景。
\n
除非电子能有分身,在抵达双缝的前一刻,立刻又分出一个电子,两个电子发生干涉。
\n
哪怕是如此天方夜谭的事情,也比布鲁斯教授的假设更能令人接受。
\n
薛定谔看了看爱因斯坦,发现对方正处于沉思之中,眉头紧锁。
\n
于是,他转头对旁边的埃伦费斯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n
“埃教授,就算电子具有概率波的性质。”
\n
“但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波动只能经过一个狭缝,要怎么干涉?”
\n
这一刻,薛定谔彻底迷茫了。
\n
他发现哪怕自己承认了不愿意承认的概率波,好像也无法解释布鲁斯教授说的那种情况。
\n
到底是怎么回事?
\n
薛定谔的想法其实就是后世大多数普通人的想法。
\n
因为他们在思考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室,总是【下意识】【自然地】把电子看成一个小球。
\n
然而把这个小球又类比到宏观世界的物质。
\n
比如,把电子换成子弹,那么它在抵达双缝时,肯定只能通过其中一个狭缝。
\n
无论如何不可能发生干涉。
\n
他们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就是因为没有用量子力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n
现在这个时间点,量子力学诞生还不到两年。
\n
哪怕是当世最顶级的诸多物理大佬们,也没有完成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