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初中生,鼠人对这段时间的记忆清晰多了。
他不仅记得校长、主任,还记得众多老师:黄步云,李亚琦,夏文瀚,戴汉儒,汤禹、黄增信,还有抱歉得很,忘了名字但很难忘,不得不提,后面还得重点写的教生物和地理的孙老师。同学,至今不假思索,可以列出:徐雪保,陈继玉,许德良,朱永祥,殷佩莲,章壮坤,石广生,刘万龙,陆贤良,当然还有没能上到底的小学初中同学徐章明。
他们初一时教室在东面头上两间,初二就搬到西面头上两间了。这样大变动的原因是,他们下一届,1962年入学的那一届只招一个班了。印象是初一初三在东头,初二在西头,多出中间走道边上那教室作为乒乓球室。那教室离隔着走道的老师办公室近。老师们要打打球,活动活动,方便些。初三呢,又变到东面老师办公室隔壁的那间教室了。困难时期,许多学生上不下去,原来入校的两个班已辍学过半,两班合并为一个班了。
教室虽然如此多变,但宿舍基本没有动。第三排房的格局比较固定,中间紧靠通道的两边分别为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器材室,图书阅览室向左有两三间是男教师宿舍,男教师宿舍再向左直到河边有两三个大房间是男生宿舍,而右侧实验器材室再向右分别是女教师宿舍和女生宿舍。这种安排有利于男女生分开,也方便住校的老师照看住宿生,科学合理。
鼠人和同学们住在靠边的那间大宿舍。虽说是大宿舍,其实还是每间单独进门:像早年许多学生宿舍一样,房间大门居中,室内两侧放高低床。鼠人记得,房屋进深比较深,一边可放三张床,两边六张,可住12人,而两个房之间没有隔墙,所以整个看上去像个大房间。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如果一边的宿舍保管钥匙的同学临时不在,另一边宿舍的门是开的,那要急拿个书啊、本啊的同学就可以从另一边门进去,爬过床去拿出来。
鼠人就是在这样的大宿舍里住了3年。那时也还大多时候用油灯,初三时接通公社机米坊的小发电机供电曾一度让大家很兴奋,但电压低,红红的灯丝发出的光也不比油灯亮多少,而且还经常停电,还是用油灯的多。油灯把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