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冯去疾的观点,他们热血激昂,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用武力扞卫大秦的尊严。而文臣们则更倾向于李斯的看法,认为应先稳定内部,以政治和经济手段安抚百越,避免两线作战,分散国力。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起身说道:“陛下,无论是百越还是匈奴,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都非明智之举。如今国内经济衰退,百姓困苦,若再大兴兵戈,只会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怨。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恢复国内经济,稳定民心,再徐图应对之策。”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声此起彼伏,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激烈交锋的战场。我静静地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辩,心中思绪万千。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大秦如今面临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帝国的命运,容不得丝毫马虎。
在听取了大臣们的激烈争辩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我深知,此时的大秦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巨轮,任何一个错误的转向都可能导致船毁人亡。
最终,我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大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局势危急,内外交困,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朕决定,实行全国动员,多管齐下应对危机。”
“北方防线,加强军事防御,增派精兵强将,修筑更多的防御工事,务必挡住匈奴的侵扰。同时,派遣使者与匈奴进行谈判,以拖延时间,为国内整顿争取机会。在谈判中,坚守底线,不可轻易妥协,但也需展现出和平的诚意。”
“对于百越地区,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调集军队,对叛乱势力进行坚决打击,以正国法;另一方面,派遣能言善辩之臣,深入百越部落,宣扬我大秦的仁德与诚意,许以优惠政策,分化瓦解叛乱势力,争取让百越民众主动归附。”
“国内方面,全力恢复经济。鼓励农桑,减免赋税,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物资支持,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同时,整顿商业秩序,打通交通要道,促进贸易流通。对于贵族内乱,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那些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的贵族势力,恢复朝廷的权威与公信力。”
大臣们听了我的决策,纷纷跪地领命。虽然前路充满艰辛,但此刻,大秦帝国已经下定决心,全体臣民将团结一心,共同抵御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做出全国动员的决策后,北方防线的加固成为首要任务。我诏令蒙恬将军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