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核心的过度干预。商业区则被规划在交通便利之处,便于商业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受到严格的管理与监督,以平衡商业势力与其他势力之间的关系。居民区根据居民的身份与阶层划分,不同阶层的居住区域既相对独立,又通过道路等基础设施相互连接,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相互依存。
此外,城市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公共建筑,用于权力制衡下的信息交流与各方势力的沟通。例如,设立了大型的议政堂,供官员、学者、商人等不同群体讨论国家大事、政策法规,为各方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与交流观点的平台。这些建筑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功能,使城市成为权力制衡的物质载体,生动地展现了大秦在权力制衡理念下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生态。
权力制衡的深入发展,对大秦的对外扩张战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林宇对原有的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谨慎且必要的调整。
在权力制衡格局下,朝堂上各方势力对对外扩张持有不同的观点与诉求。文官集团基于对国家经济民生的考量,倾向于采取相对稳健的扩张策略。他们认为,过度的军事扩张可能导致民力疲惫、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国内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文官集团主张通过外交手段、经济贸易等方式,扩大大秦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以和平的方式实现领土的间接扩张或资源的获取。例如,通过与周边国家签订贸易协定,以经济优势渗透对方市场,进而在政治上施加影响,使周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大秦。
武将集团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凭借自身的军事经验与对国家战略安全的理解,强调军事扩张的必要性。武将们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权力制衡的重要保障,通过军事扩张可以拓展国家的战略空间,获取更多的资源,提升大秦在国际上的地位。他们主张积极发动战争,以武力征服周边国家,直接将其纳入大秦版图,从而增强武将集团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话语权。
林宇在权衡各方观点后,制定了一套融合各方利益的对外扩张新战略。在短期内,采取“稳扎稳打、以守为攻”的策略。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巩固现有领土,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一些领土争端和利益冲突。例如,与北方的一些游牧部落进行和谈,划定明确的边界,并通过互市等方式加强经济往来,减少边境冲突,为国内的权力制衡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长期规划上,林宇确立了“经济先导、军事辅助”的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1页 / 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