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仙师收起笑容,认真地说:“这种脉象啊,通常说明病人身体里有点虚火,但又气血不足。就像是家里烧水,火苗子挺旺,但水壶里的水却不多。这时候啊,咱们要是再给他发汗,那就相当于往火堆里添了一把柴,火势更猛了,可水壶里的水却越来越少,最后就烧干了!”
弟子瞪大眼睛:“啊?那岂不是越治越糟了?”
“没错!发汗可是中医里的一种治法,但得用对时候。这时候发汗,病人就会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你想啊,水壶里的水都烧干了,身体里的津液也少了,大肠里没水,大便能顺畅吗?肚子里没水,能不干吗?胃里没有津液滋润,能不燥得慌吗?”
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师父,您这一讲,我就全明白了!那这种脉象的病人,咱们该怎么治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这就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了。但总的来说啊,咱们得给他补补气血,去去虚火,就像给水壶里加水,把火调小一点,这样水才能慢慢烧开,又不会烧干。”
弟子若有所思地说:“师父,我明白了。中医看病啊,就像是调配一个复杂的烤肉方子,得根据肉的质地、火候、调料来综合考虑,才能烤出最美味的肉来!”
张仲景仙师一听,又大笑起来:“哈哈,你这个比喻虽然有点奇葩,但还挺形象的!没错,中医看病啊,就得像烤肉师傅一样,得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开出最合适的方子。”
小弟子跑来对张仲景仙师说:“师父,我听说有种脉象叫‘脉濡而弱’,这到底是啥病啊?听起来就像是力气都被猫偷走了一样。” 张仲景仙师一听,笑眯眯地说:“哎呀,小徒啊,你这比喻倒是挺贴切。脉濡而弱,说的就是这脉象啊,软得像刚下过雨的泥地,弱得像是饿了三天的小猫。”
仙师接着说:“这脉象啊,还有它的特别之处呢。弱脉呢,它偏偏喜欢躲在关脉(中医把脉的三个主要位置之一,代表脾胃)那儿偷懒;濡脉呢,就像是调皮的孩子,跑到寸脉(代表心肺)那儿玩耍,搞得寸脉也软绵绵的;弦脉呢,它是阳气的小马达,本该在全身跑个不停,结果却偏偏在上焦(心肺区域)转悠;微脉呢,它是阴寒的小助手,本该在下焦(肾、膀胱区域)默默工作,却跑到了上面凑热闹。这简直就是脉象界的大乱斗嘛!”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问:“师父,那这样乱套的脉象,人会咋样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胡须,悠悠地说:“这就对了,脉象一乱,人体也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