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退到大田一线的美军自然不甘接受失败,积极地谋划着下一步的大动作。
本以为万无一失的“磁性战术”在第四次战役中变成了个笑话,打了败仗总是要有人背锅的,这个锅杜鲁门不背,就只能让被赵骥当猴遛了的李奇微来背了。
联合国军临阵换将,由远东军区总司令克拉克接替了李奇微的位置,负责指挥接下来的战斗。
眼下朝鲜战场的状况是美国政府所无法接受的,尤其是如今正值总统换届选举,杜鲁门所在的民主党不愿因为这场战事影响选票,所以干脆心一横继续增兵。
在杜鲁门的支持下,美国政府最后决定往朝鲜战场投入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海军兵力的二分之一、空军兵力的五分之一,国内本土的部队基本被抽调一空,就连驻扎在欧洲的部队都没了轮换,称作全军总动员也不为过。
克拉克信心满满,只等援兵一到就要大举反攻,可军中的中层将领们却对这位新来的指挥官并不看好,因为这位将军在二战期间“美名”远扬,被一线士兵冠了个“杀人犯”的绰号。
所谓杀人犯不是说克拉克作战凶狠,而是指在他手下当兵就跟被人谋杀没区别,原来二战期间,克拉克曾任美国第五集团军司令员,主要在欧洲负责意大利战场,结果第五集团军在这家伙的指挥下,在卡西诺战役里伤亡数高达五万余人。
在原本的时空轨迹中,克拉克上任后同样打得一塌糊涂,在“摊牌行动”(即上甘岭战役)中,他本来计划以两百人的伤亡代价花五天时间攻下志愿军阵地,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双方激战四十三天,联合国军总伤亡超过两万五千人也没能拿下山头。
克拉克虽说不擅长战役指挥,但美国政府疯狂增兵却不是假的,如何让实力雄厚的美军知难而退就成了眼下摆在赵骥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发愁时,从国内送来的一个消息恰解了赵骥的燃眉之急——以U21潜艇为基础仿制来的031型潜艇部队总算形成战斗力了。
在获得系统奖励的两年多时间里,武昌造船厂按照赵骥当初把资源全面倾斜潜艇制造的要求,不仅停建了其它一应舰只腾出产能,还大力动员工人们响应抗美援朝号召三班连轴转,一共批产出了七十二艘潜艇。
部队的相关训练则是更早一步就开展了,战士们接艇前就在地面上完成了模拟基础训练,在正式上艇完成全部实操以后,现今总算是具备了实际出战的能力。
“通知萨本政,让新组建的潜纵以青岛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