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无名英雄撰写事迹。
既是记录者,也是传承者,仿佛在进行一场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然而多数时候,她的工作成果都会被领导一句「建议突出政策指导意义」打回。
翻译过来,就是口号喊得不够响。
就这样日复一日,美娟觉得自己就像条被冻在冰层下的鱼,看得见光,却触不到浪。
倘若春天一直不来,就是在浪费生命。
-
见美娟一直精神恹恹,怀民只要一得空,就会带她到处走走。
偶尔出差也捎着她,反正她那工作随便请假。
某次去燕城,两人巧遇当年那位没当成伯乐的胡总。
双方虽没能共事,却也一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私交。
茶盏轻叩间,胡总向怀民透露,说当年「亚硝酸钠」风波,其实是由鹤城电务段那位领导掀起。
就是那位想招怀民当上门女婿的贪腐之辈——
“那老东西当初在冰城那场饭局上故意说漏嘴,就是想让我把账算到你头上。
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我看你有心走仕途才提醒你一句,司老弟,这种小人,不得不防啊。”
得知美娟也已在职位上了,隶属文化部门,胡总便差人取来一本比杂志厚一些的丛书,名为——
《珠三角改革先锋访谈录》,由南粤文化部门编撰。
“我最近也打算弄这么一本儿自传。”胡总侃侃而谈,说南边儿经济活跃地区,现在流行以这种形式为企业做宣传。
细细研究之下美娟才知悉,南方的文化工作,早已成为经济列车的双轨之一。
不是附庸,不是注脚,是与资本引擎共振的力矩。
回程火车上,美娟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华北平原。
充分认识到东北在文化宣传方面的滞后性。
毋庸置疑,新时代的命脉,需要新的精神火种。
可一味埋头于案前,又如何能看清正在骨髓中作祟的时代痛点?
踟蹰多日,她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丈夫听——
她要弃政从商,不枉所学。
两人思想高度向来齐头并进。
怀民支持她下海,却也谨慎建议:“你可以趁怀孕先办停薪留职,降低机会成本。”
-
说干就干,美娟顶着孕肚开始筹划项目。
她瞅准边境贸易开放与旅游业冒头的当口儿,认准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