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两派对四品境界的划分也有不同,一者是拂尘境、一者无尘境,都是心思澄明之意。
\n
两者之能也不差多少,都是不为贪嗔痴等杂念侵扰,心中佛心生为佛子,身有佛光,施法时有的有功德轮光芒,有的却没有。
\n
至于神通之别,那就要看自身法相之变,也是相差极大。
\n
好比有些修众生平等的神通,乃是遇强则强,是为平等,极难对付。
\n
智通大师在书卷中还有对上三品的看法,以及对上三品修得神通和法相的猜想。
\n
孟渊仔仔细细的看过,一时间竟觉得智通大师好似将要悟道,乃至于更进一步的可能。
\n
但细细想来,智通大师应该是佛门四品境界。而这一境界想要再往上,就需得立宏愿,成宏愿。
\n
而智通大师名声不显,也没听说做过什么大事,甚至都极少下山,一直面壁静修,连外界的友朋也没几个。
\n
孟渊稍微想了一会儿,也无所得,然后继续往下看。
\n
书卷之中讲完了智通大师对佛门途径的所知所悟,而后竟又扯起了三教之辨。
\n
孟渊就发现,有些学问的人都喜欢钻研三家的学说。
\n
这儒释道三教各有不同,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孟渊精研三家经典,对于各家学说自然也有涉猎,智通大师显然是不仅钻研佛经,还通晓儒家和道家之学。
\n
许多感悟之中,都结合了儒道两家的学问。
\n
一一翻看过去,孟渊倒是对佛门的学问又有了许多深刻见解。
\n
佛家也有登天三阶的说法,而且佛家讲的是修心,筋骨肉体的淬炼自然也缺不得,但大多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