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宋国本地出身的官员。
\n
原本刘淮还以为他们会有什么怀柔手段,却没想到他们也被气得不轻,大声咒骂出口。
\n
陆游相对文雅一些,徐宗偃就是跳着脚破口大骂了,自叶义问以下的建康大军诸将的祖宗十八代都没有保住。
\n
所谓大锅饭也得分到碗里吃,并不是说都是宋国出身的臣子,就一定会站在统一战线上。
\n
此时参加军议的都是铁杆主战派,他们能瞧得起这些畏战的懦夫就见鬼了。
\n
最后靖难大军所有人都统一了意见。
\n
在飞虎郎君的指挥下,干他丫挺的!
\n
不给建康大军点颜色看看,这些贼厮不知道儿为什么这样红!
\n
刘淮也没有想到军中思想会统一得如此之快,只能感叹,战场上的胜利果然是最好的权力催化剂,如果再打赢几场大型会战,没准就会有许多人将自己奉若神明了。
\n
当然,刘淮心里还是有谱,他毕竟不是神明,所以就将刚刚与虞允文所说的粗略计划说出来,在军议中一起讨论。
\n
果真,群思群议之下,这套只能算是骨架的计划迅速被填充了血肉,丰满了起来。
\n
“大郎,既然不是全军到东关驻扎,那么咱们也应该分出兵马收复淮西,安稳百姓。”辛弃疾起身发言,随后环视帐中诸将:“这也有助于安定军心,须知各军之中,都有许多淮西兵,咱们也曾保证过带他们打回家乡去,如何能食言呢?”
\n
辛弃疾在这几场大战中也历练出来,并且积攒了一些威望,俨然是靖难大军的军事二把手,说话还是很管用的,很快就有许多应和。
\n
建康大军靠不住,并不意味着其余宋军能靠得住!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