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紧急的生产任务,不是这儿设备坏了,就是那儿设备出问题了,往往弄得是生产科、车间一片忙乱。
这就是生产科孙业平孙科长亲自参与设备维修的原因。
五六十年代的轧钢设备,对于一个前世的工程院院士根本就不算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况且还有神识空间里各种工具的支持。
既然生产科长参加,也不能让他闲着,王胜文从神识里拿出一个手动维修用工具箱,其中的工具种类非常齐全,所以工具箱挺大挺重,有五六十公斤的样子。
王胜文说是从学校借来的。
于是生产科孙科长成了名副其实的“背锅侠”。
四十二天,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整个红星轧钢厂的十二条生产线,满血复活,其中维修维护的复杂过程不再赘述。
有些小说里会说维修过后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等等,大家千万别信,那只是剧情需要。
真正的轧钢生产线,生产效率取决于原材料的加热炉,在没有使用电加热的年代,使用焦煤的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炉永远是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所以后世有“一个轧钢厂,半个城市的用电量”的说法,这话是从钢铁大牛唐山传出来的。
生产效率没怎么上去,但是工人们的感觉上来了,设备操作的顺滑让他们感到安心,特别是看到王胜文熟练的维修维护操作时,崇拜之心油然而生。
这是上级给我们派来的人?厉害啊!
这小伙子得几级工啊?牛掰!
我这都三十几岁了,给他当徒弟是不是有点晚?
这小孩儿看着挺年轻,娶媳妇了吗?
嘿,老刘,你们家二闺女快十七了吧,赶紧点吧!
他那姑娘我估计够呛,太矮了…
工人们议论纷纷。
……
每当王胜文背着穿脏了的工作服要拿回家去洗,出厂大门的时候,总会有年轻女工过来抢走,洗好了过几天又红着脸给送回来。
王胜文当然是会给报酬,要么是几个苹果,要么是一大把糖,要么是几个橘子,要么是几个桃酥…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人家生产科的孙科长:据说四十多天跟下来,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饭量也增大了,而且胳膊还粗了一圈儿。
给他媳妇乐的:这是哪位神仙给治的啊,下班回来吃完饭,倒头就睡,睡得那个踏实啊!
当然,杨厂长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