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汉五铢,至少是一比一百,有的劣质“汉五铢”,更是不值钱。
而袁熙曾去街上试过,新发行的钱币还是很受百姓信赖的。
“那也就是说,缺口约百万钱。如果实在不好办,我跟皇后说说,从宫中拿一部分,其他的先从甄家钱庄那边借着,等过了税期,再还给钱庄。”袁熙其实就是在跟甄尧商量,让甄家拿钱先垫一部分,这是袁熙当皇帝前经常用的方法。
可惜这次不行了,因为涉及国库,尚书令左仆射诸葛亮和度农司尚书杜畿,都是管理的领导,他们不同意。
“陛下!臣觉得不妥。甄侍郎所算的金额是包括修缮宫殿的,其实暂时不修宫殿,度农司的资金能勉强的,而且国库本来就欠着甄家钱庄的钱了,不宜再借!”杜畿出来阻止道。
其实,杜畿说的没错,借钱容易,还钱的时候还得付利息,甄家钱庄挣国库的钱可是非常规矩的,这是杜畿这个尚书都没法指责的。
但是这无疑在给度农司和国库增加压力,如今虽然在均田制的帮助下, 国家税收正在变好,但是连年作战,大燕国的国库入不敷出也是事实。
仅靠着借钱度日,不是办法。
杜畿的想法就是花钱的事能拖就拖,而且是最好不花钱办事。
像是袁熙的宫殿,之前建设的时候,杜畿就没少阻拦,要不是袁熙大部分都是用的袁府的钱,这个皇宫都建的费劲。
不过,袁府的钱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国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袁熙曾跟诸葛亮各种博弈下,才把税收的三成要到了自己手里由袁府支配,剩下的七成一直由度农司支配。
如今袁熙当了皇帝,自然也是一样,度农司占税收的七成,袁熙皇宫之中占了三成。
这是袁熙把袁家名下的土地全部拿出来均田换来的,袁熙自己名下也就邺城附近的二十亩永业田和四十亩口分田,宫中的妃子们、孩子们也都一样。
当然,这些田地,都是一般百姓在耕种,袁熙只在每年春耕的时候去做做样子。
不过,诸葛亮似乎还是不放心,他也跟着强调:“借宫中的钱可以,但是收税后要还,利息可以按照规定的低息!这样宫殿也可以修缮一部分。”
这话看起来是在帮助袁熙,其实不是。
诸葛亮还是在强调一件事,就是袁熙在已经明确过的度农司管理的国库资金使用上,最好不要过于干预,导致财政混乱。
这句话甚至在提醒袁熙,宫中的资金跟国库的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