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提出“劝进”的,既不是张雄的父亲张合,也不是袁谦的老师贾诩,而是王朗。
王朗他甚至在延康七年元月一日的正旦大朝会上,突然提出了让袁熙称帝的建议。
“燕王如今已再造社稷,如何还能仕他人为君。臣请前往许都,着太后伏氏代小皇帝写下诏书,禅让帝位于燕王陛下!”王朗说的很清楚,就是这个劝进以及让皇帝禅让的功劳,他要揽到自己身上。当然,这也是个“骂名”!
“这。。。。。。”本来正旦大朝会主要讨论的是,要不要赵云继续进攻辽东的事宜,虽然赵云和朱盖的部队已经在辽东的边境杀疯了,但是因为道路的问题,暂时他们还没杀进辽东军内部。
就在所有人都商量这一战事的时候,王朗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其实也有铺垫,就是袁谦提到了林邑国那嚣张的态度,还说什么“只朝贡大汉,不知燕国”的情况,特别是这个林邑国的所谓“国王”,现在就在祭礼司关押着!
王朗也就顺势提出了劝进的话。
然后,田丰作为太傅,第一个表态:“王侍郎的话,臣附议!臣奕愿往!”
其后是袁谦,他激动坏了,说道:“儿臣附议!儿臣也愿往!”
接着是董昭,他也跟着说道:“臣附议!”
再次是贾诩,他也没有犹豫:“臣附议!”
之后,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带着一堆文臣武将,仿佛跟明白了袁熙的想法一般,跪下说道:“臣等附议!”
袁熙看着老师、儿子和一众大臣们刚才还在讨论战事,这会儿跟集体逼宫似的,要袁熙当皇帝。
“诸位爱卿这是。。。。。。你们自便吧!”袁熙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真不知道这个事,也没跟王朗串通。
然后,袁熙干脆退了朝,把带头的刑罚司左侍郎王朗、太傅田丰、中书令袁谦、尚书令董昭、御史中丞贾诩以及尚书台左右仆射诸葛亮和司马懿,一起喊到了大殿的后面,也就是袁熙在燕王宫里面的书房。
“你们能解释一下,是谁突然想出的这个话题吗?一点都不提前说的?”袁熙很少有的在这类大事上如此被动。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王朗。
王朗也不在乎,自从儿子王肃进了中书台,成了袁谦的左膀右臂,他立刻就有了给大燕效死命的心态。
“此非臣等一时兴起,实乃天命所归,燕王该承继大统了!”王朗说的不卑不亢。
这章没有结束,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