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开会,一般情况下,您就不需要来回跑了。”吴欣欣回答。
侯本桂十分满意,这个吴欣欣挺会为自己考虑的。
“老婆大人啊,我今天太对得起你了。”侯本桂想到刚才吴欣欣起身告辞,挺起身差点撞到自己,为了对得起老婆,自己连忙一闪,腰都差点扭了。
回到家里,又想了一遍今天的事。坏了。复盘之后,侯本桂觉得,自己似乎答应得太早了。晚一点,也许价格还可以高一点啊!
想了半天,越想越觉得很可能。但已经无可奈何了。只能抓紧孩子教育。
侯本桂拿起一本《诗经》,翻到《硕人》,一字一句教起了小侯: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侯夫人回到家,看到侯家父子两人在一起诵读《诗经》,感到一种学者妻子特有的温暖。
“这个侯本桂,笔名叫侯家星,果然有上星级别的战斗力啊!”
侯本桂的评论文章很快就获得大家的认可。没想到这么一个师范大学教授,说起话来温文尔雅,写起文章来又特别老辣。
老文名叫文秀秀,是一位老资格的女歌唱家,专业上也许没有吴大姐优秀,但是这么多年,她可是一直站在舞台一线的。最近文秀秀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断抨击起新民歌了。
一般情况下,老歌手对新生代多少都会爱护。但最近一篇署名文蓝的文章,直接批评吴大姐的新民歌。尤其是歌词部分,觉得脱离了人民群众。
“我不反对创作民歌,但是民歌一定要站稳立场。最近的一首民歌很有名,叫《编花篮》。我一听,旋律还可以,这旋律活脱脱就是豫剧旋律嘛。但是歌词部分就值得商榷了。我听说第一版歌词是写的摘棉花。摘棉花就很好了嘛,为什么改成摘牡丹花呢?有的歌手,地位高了就开始脱离人民群众了。要我说,歌词就该淳朴一点。”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点吴大姐的名字,但是点了《编花篮》的名字,无疑就是直接打脸啊!偏偏文秀秀资历老,吴大姐比她资历低不少,和她吵架即使赢了,也会输掉人缘。
侯本桂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了,听说要为《编花篮》正名。侯本桂半小时,就写了一篇千字短文,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首先老侯三言两语解释了所谓的摘牡丹,实际上是一种借代手法,是文学手法,这种文学手法, 现在的初中生课本都会教。没听说哪个人民群众听不懂。自己六岁的儿子都能听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