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我主要就在研究民歌。现在您让我写一首爱情歌曲,也许还真写不了。写民歌应该还行,就是不知道合格不合格。”
赵海生先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然后静等天启开启。在这之前,先拿起笔,在纸上随意写写画画。好在天启特别给力,很快就来了。
“编,编,编花篮,
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有块棉花田,
朵朵开得像牡丹。
采,采,采新棉,
三朵两朵采一篮,
俺把那花篮送北京,
……”
这首《编花篮》竟然有两版歌词,第一版明显有浓郁的民间风格。歌词内容是摘棉花,这确实是农村生活场景,但形象上却不够漂亮,怪不得改了。有这两个版本,赵海生觉得应该趁机表现一下自己的再创作能力。
“大姐您看这样的歌词怎么样?曲子我想配上咱们大河南的民歌,河南自古就是华夏中原,河南民歌旋律也适合这样的歌词。就是歌词我想觉得太写实了些,我先把曲子写出来吧,您帮我参谋参谋。”
赵海生对吴大姐说完,就埋头在谱纸上写起了歌谱。
吴大姐看到歌词已经很满意了,听赵海生这么一说,也觉得摘棉花似乎不够诗情画意。还没等她想明白,赵海生已经谱好了曲子。对于曲谱,吴大姐可就娴熟多了,看了《编花篮》的谱子,吴大姐感到万分惊喜。
“这绝对是一首不亚于《回娘家》的民歌啊!”吴大姐马上拿起谱子就开始试唱了起来。
“摘棉花写实了些,‘朵朵开得像牡丹’,或者用借代的手法,直接写成摘牡丹?”赵海生小声嘀咕着,手上马上改起了歌词。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银个丹丹银牡丹,银牡丹哪个那哈依呀嘿。
……”
修改后的歌词确实更加惊艳了,看得吴大姐眉飞色舞。赵海生趁热打铁,把另一段的歌词也写了出来。
“大姐,歌词这样修改您觉得怎么样?这些天我也一直在研究民歌。原汁原味的民歌很多也都是慢慢修改出来的。把摘棉花改成摘牡丹,从修辞上可以说是借代手法,形象上更好看一些。我是这样考虑的,不知道行不行。”
赵海生谦虚地说道。
“行,太好了。改编民歌这一块,我还没见过像你这么厉害的。”吴大姐对这首歌很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