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小姑娘一眼,觉得挺有道理。
何雨生在边上看着,觉得这个东大唱片公司不得了啊,虽然人不多,但是都挺有灵性的。一个打杂的小伙子有天赋,一个不知道哪里跑出来的小姑娘也挺机灵。
看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赵海生就自己说了出来。
“以前的歌曲,一般用第三人称写。第三人称很多时候就超脱了人,因为第三人称也可以是物体。比如‘一条大河波浪宽’。这也的歌词也优美,但是基本上都不是写人的。这是时代的烙印。记得我问王朗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说了,人称不一样。”
赵海生说出这句话以后,大家都重新看着王朗,都觉得这小伙子确实有天赋。王朗则在仔细思索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
虽然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说过,但是自己确实和海生哥聊过很多,他也经常夸自己有天赋。也许自己真的说过,只是自己忘记了具体时间。王朗不由得这么想,不过海生哥也经常用自己当例子,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王朗不由得有点怀疑,不过转念一想,海生哥都说我有天赋了,那我肯定是说过啊!
这么一想,自己似乎真的在某时某刻和海生哥谈过这个话题。想到这里,王朗不由又和赵海生说起了歌词。
“人称只是一部分吧,现在的歌曲也很注重意象。比如海生哥的《童年》里面,就有不少经典的画面。这首《云河》里,我感觉画面感也很强。”
王朗刚说完,赵海生就鼓起了掌。大家也不由得跟着鼓掌。
“这小子确实有点天赋,你真该把时间多用在写歌词上。”赵海生又说起来这个,王朗连忙推脱,说等以后有空了就写,总算推脱过去了。
“海生哥,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个意象吗?王朗虽然能看出来,但他说不出来啊!我还是挺想学的。”白静茹胆子大,主动问起了问题。
赵海生为难地左右看了一眼。“会不会影响大家啊?”
“赶紧说吧,难得你有这个兴趣,今天大家也都有时间,让我也跟着学学。”汪风说道。
“其实这个意象是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提出来的,不过咱们老祖宗在唐朝的时候早就用过了,只是没有理论提炼而已。像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从人到物的一个意象的提炼。现在好多歌词就这样写。我这首《云河》也是。”
“云河代表迷茫的我,两者共有的特性是朦胧,所以把人的迷茫提炼成一个象征物就是云河。这种方法其实都来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