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底下的下人都人心浮动至此,更不要说那些官员了。
特别是觉得自己遭遇了不公,换了个环境肯定有更大作为的。
知道只要去了大启后,就能登记户口,分田地。许多奴仆也纷纷逃跑,逃往了大启。
如今死忠周恭帝,也就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了。
可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上层的管理者在,还有什么发展前景可言?
底层的老百姓都走了,那些苦活累活该谁去干?粮食谁来种?
管理者又能管谁?
大周原本就因为自然灾害与兵祸还没有缓和过来,现在大量百姓流失,让大周肉眼可见的萧条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大启进入了飞速的发展。
全面普及教育,让大启国民的素质普遍提高,农业与工业,都飞速的发展。
以前农民种地,一直是看天吃饭。遇见天灾的时候,许多农民为了交高额的税赋,时常活活饿死。
但在大启,种地不只是看天吃饭。这里有许多的技术。
冬天可以用大棚,夏天干旱,有水渠,水管等各种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立,再加上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经过空间优化的种子,让农民的产量节节高升。
而季云霜大力普及的红薯、木薯、玉米等农作物,比寻常的农作物产量更高。
农民们全都吃上了饱饭。
而免除农业税的政策,也让许多百姓家里有了盈余。
许多农民都觉得现在过的日子,简直是神仙日子。
在大启的百姓幸福感爆棚,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的时候,大周再一次迎来了缺粮危机。
虽然在周恭帝发现大周许多百姓都迁往大启的时候,就出台了一众政策,阻止百姓们迁移。
但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
甚至因为这些政策,让越多的人想尽办法地逃走。
上面的官员心思都用在了如何阻拦百姓们迁去大启上,在水利,防汛防灾上,根本没用心思。
大周大量的土地荒芜不说,留下的农民还先后遭遇了洪涝与旱灾。
许多人家都颗粒无收,只能沦为流民。
可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钱来赈灾。
周恭帝天天发脾气,急得整日整夜都睡不着。
朝堂中的气压一天比一天低。
但无论他如何发脾气,如何着急,也没办法解决现有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