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
自留地是大集体的时候,留给村民的一小块地,可以自由种一点蔬菜。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地都承包给了村民,已经没有自留地的说法。
不过,阳曹村的人依旧把种菜的一小块地,习惯性称为自留地。
张胜利家的自留地有半亩左右,被利用到了极致,满满当当种着好多蔬菜,水沟边种着萝卜,瓜垄上套着洋芋,西红柿架下是葱和白菜,还淘了一口井,可以随时浇水。
父亲张永泰常年在外地“搞副业”,也就是打工,只有春种秋收的农忙时节才回家来。
平常家里都是张胜利带着母亲和兄弟姐妹种地。
这块种菜的自留地,张胜利像绣花一样精心打理,间苗、施肥、锄草、浇水...
地里挤挤挨挨的瓜菜都长势喜人,一家人根本吃不完,还能摘了去集上卖点钱。
张胜利一有空,就来自留地里浇水,生怕瓜菜缺水。
青湖乡在腾格里沙漠边,年均降水量110mm,年均蒸发量却有2600mm,极为干旱缺水。
自留地边的井上,立着一套“提杆”,也就是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省力的汲水工具。
其实就是一个三丫树杈上,架着一个横梁,一边是配重的泥疙瘩,一边是汲水的提杆。
张胜利脱去褂子,从西红柿架下取出一个红柳条编的编兜,栓在提杆末尾,开始浇水。
虽然提杆很省力,可正是“秋老虎”天气,提了一会水,张胜利就热得满身大汗,贴身的白背心都湿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