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出了门。
白天下了雨的,坑里的烂泥有些外溢,陈东先挖了两桶,又简单打扫一下,赶紧跑回家里。
这些原生肥是沼泽地里的烂泥,矿物元素多到爆表。
别的不说,就说辣眼睛的氨,绝对超过了植物接受范围,拿来直接用,肯定烧苗子。
化肥配比很精密,理论上来说,需要电子秤精确到个位数。
不过,这难不倒陈东。
只要统一计量单位就好办!
陈东找来旧的葫芦瓢,按照1:50的比例做稀释。
稀释好以后,需要小火加热。
这化肥里的氮太多,根茎又细又软,等到成熟期的时候直接大面积倒伏。
从损失角度上说,倒伏的损失程度堪比蝗灾。
而加热的目的,是氮怕高温,温度稍微高一点,氮就会挥发。
只不过,这火候要掌握好,必须始终控制在沸点以下,一旦大火烧开了,这化肥就彻底报废了。
多亏是晚上,否则陈东肯定被人骂死。
这味道和煮屎没什么区别!
煮了大半宿,陈东等着化肥凉透,再重新兑上水,这就算是液体成品肥了。
转天起床,陈东把两桶化肥交给王家兄弟。
王老大呆愣愣的戳在原地,看看化肥,又看看陈东。
他实在想不明白,陈东是怎么凭空变出化肥的。
……
阴雨没完没了,连着下了三天,偶尔有放晴的时候。
吴家河原本缩减的河床又一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准确是说,河水比之前还要充沛!
再看看天上的积雨云,陈东不由心头发紧。
那积雨云已从灰白色变成墨蓝,这几天又没有风,云层始终悬停在附近。
是暴雨!
大旱之年下暴雨,这听起来很离谱,其实是个必然。
温度把河流的水分蒸发走,又经过一系列复杂因素,最终成了积雨云。
换句话说,一个地方下大暴雨,附近肯定有一个地方面临干旱!
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那句,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以陈东的经验来看,一场暴雨已是不可避免。
而距离吴家河最近的房子,就是陈家!
吴家河没有堤坝,一旦水位线上涨,附近连个阻止物都没有。
第一个受灾的,肯定是陈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