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能在旱灾之年,独享这条地下河,这就牛逼大了!
地下河出来了,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二道岭离吴家沟很远,如何把水运过去,成了最大的难题。
如果攻克不了这一关,那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当于白忙活一场。
陈东首先排除了物理运输。
如果靠人挑水,他们三个男人一次最多带六桶。
这么远的距离,路上的损耗肯定很大,估计到家连一半都剩不下。
这种又蠢又笨的方法不可取。
思来想去,陈东决定给地下河‘把把脉’。
人有脉搏,地下河也有。
陈东按照地形,先摸出地下河的走势,从而判断出河到底流到哪个方向。
地势从东到西,水流也是如此。
陈东沿着河床走,用腿丈量地下河的位置。
到了第一个拐弯处,陈东立马开始挖,挖到岩石层的时候就用火烧,一直到下面开始渗水。
这是个相当繁重的体力活,从头到尾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先靠腿走过去,到地方就开始挖,验证以后继续出发,再重复之前的步骤。
这体力消耗程度,丝毫不亚于铁人三项。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般来说,地下河和地上河的走势大致相同,唯一可能分流的地方就是在拐弯处。
也就是说,只要每个拐弯的位置都能渗出水,这就相当于抓到地下河的脉。
最理想的是,这条地下河能直接连接吴家河,这样取水是最方便的。
希望能按照想象中的来吧!
不能用筏子,陈东的速度明显减慢很多,再加上时不时要挖坑测量,时间更是耽误不少。
直到天黑,陈东才勉强走完四分之一。
陈东也着急,可这就是慢工细活。
现在只能临时搭个庇护所,再弄点吃的,等天亮再说。
这种野外庇护所看着非常简陋,可技术含量一点也不低。
陈东先去附近捡了点一人高的树杈,堆成一个三角形,底端扎在泥土里,顶上用麻绳系紧,上面再用野草覆盖,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
收集枯草之前,陈东先找了几块干燥的石头,中间填上几块干木,垒成一个火堆。
等把枯草铺好以后,火已经烧得很旺。
“呼!”
陈东又找了块石板,放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