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意,接着说道,“若是真有那一天,某登上了那位置,你与德然,皆可封王。”
这般封王的承诺,就被刘备这般平淡自然地说了出来。
刘平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应,只是静静地等着刘备继续往下说。
“不过,封王需要功绩作为支撑。以你的能力,某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但德然那边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某本想着把德然留在身边,待日后大战爆发,让他跟随在某身旁,到时候分润些功劳给他,也好堵住众人之口。”
“若是送他去南州,那至少三五年内,恐怕难以将他调回。但某料想,三五年之内,必定会有大战爆发,到那时,德然可就赶不上这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不得不说,刘备的战略眼光极其精准。
无论是从刘备集团自身的状况,还是天下的形势来分析,最多也就还有三五年的和平光景了。
就刘备集团自身而言,将士们请战的情绪已然高涨得难以压制。这些年来,总共打了三次大战。一次是入蜀之战,一次是平定南蛮,最后一次便是剿灭扶南国。荆南那一战,规模较小,算不上大仗。在凉州方向,从长安到上庸一线,屯驻的兵力超过十万。一方面是防备洛阳,另一方面则是防范曹操。张飞在长安驻守得都快烦闷至极了,不然之前也不会被人算计,误杀了马家的嫡系。荆州那边情况稍好,关羽还在专心练兵。
然而,这天下并非只有刘备一家势力。曹操在完全吞并二袁的地盘后,向外扩张是必然之事,这是板上钉钉、显而易见的,任谁都能猜到。
不过,最先挑起战事的,大概率不会是曹操,而是孙坚。目前整个天下,除去傅燮不说,孙坚所处的战略空间最为狭窄。
顶多两三年,孙坚必定会向西发起进攻。要么从徐州入手,攻打曹操,进而夺取整个徐州;要么从扬州出发,进攻荆州,拿下整个长江天堑。孙坚势力的战争潜力和发展潜力都极为有限,他根本拖不起。
刘平明白了刘备的想法后,开口说道:“南州那边的局势,非得德然前去不可。起初,某也不想让德然去,可实在是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刘备心里也清楚,刘平既然呈上来这个方案,那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优中选优的结果。他虽说可以搞一言堂,强行把刘德然撤下来,换其他人上去,比如直接提拔傅燮为南州州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以刘备的政治智慧,自然不会做出这般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