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又接着说,“你这小嫩芽子,学着去吧。”
“那个不知深浅,懵懂的嫩芽子就是我。”吴爱民说完,仰脖喝了一口冰块都已化尽,喝起来凉冰冰的刚好爽口的纯净水后,又加了一句,“故事是我师傅说给我的,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
***
讲完上面的故事,吴爱民思考了一会儿,师傅把自己介绍到这里,他却去了别的地方。看来师傅当初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绝不是当做笑话说给自己来听。就像老兵爷爷不是把自己的心事拿来说给别人听一样,“鸟思故林,人怀旧乡,虽过百年,他乡难做故乡亲,身似漂泊心似客,悲戚戚,流落他乡荒冢无人知。”那是沉积了几代人的乡愁。
以后的生活里,吴爱民在不断深思中深受教益,跟老兵爷爷似曾相识的邂逅实在太短暂了,不到一个钟头,也许只有半个多钟头,老兵爷爷似乎有不尽的话要说。如果说吴爱民以前生活是迷懵的、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从此变得更加理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婆婆妈妈,注定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老兵爷爷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的并不是一把生了锈的锁(他的头脑天生并不怎么愚钝),而是为他打开了智慧宝库的大门。吴爱民从老兵爷爷那里受教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他爱上了读书,用老兵爷爷的话来说,唤醒了他的灵魂。他原本就对伟人诗词独有偏爱,更何况他的生命还很年轻,特别是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鼓舞着他向另一种生活迈进的信心。无论是生活、还是读书遇到的一切困难在他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似乎人活着就是来扛事的,何况他的肩膀还很坚实。从此他除了为了谋生不停地出去做工,一有时间总是不停地翻看那些似懂非懂的国学经典。
如果老兵爷爷的那些话不是从一个老华侨的口里说出来,在他的心里绝不会引起这样强烈地反响。不是他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向是错的,也不是他的心里太过偏激,而是太多的教育在他的心里根本没起到多大作用。听了老兵爷爷的故事,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解读不尽的启智的大书。特别是人人动不动就说到的那种崇高的概念——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以前那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使他理解到绝不是愚昧无知的自私自利的毫无价值的没有明确方向的思想。尽管老兵爷爷说的封建统治,蒋家王朝都是过去不久的事儿,但是又有多少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知道得更清楚?没有那段历史的对照人们又怎么会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值得珍惜。从老兵爷爷那种崇高的人性里总会折射出许多他以前难以想通的事理。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