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十四章12月8日(五)
如果问起种地人干旱焦渴亟待时雨的心情是咋样?一定会说那种滋味简直使人感到绝望。锅炉第一层钢架安装到位,第二层,第三层显见快多了,很多大块头的构件在钢架未形成之前,要及时存放到位。工程急需用人的时候,又一批工人从国内来了,虽说来人还少,总算使力量薄弱的群体得到壮大,焦灼的局面得到缓解。尽管外雇的印度人要多少有多少,为了利益到处混世毫无责任感的来派,甭指望把工程干好。北星公司久经磨砺,几十年,大大小小火电机组不知安装了多少,除了正常大小修从未出过太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不过,话说回来,遇到的难处也不少,最大的难处莫过于人力资源短缺。培养一支思想超凡技术过硬的队伍绝不是容易的事。就像战场上要想赢得必胜的把握,绝不仅仅是具有敢死的精神。尽管国家早就成立了培养专业技能的院校,政策春风的拂动,发展迅速的催生,百业建设到处一派空前的蓬旺,专业技术人才到处杯水车薪。不得不雇佣大量的农民工来补充实力。因此,每一批来人傅铭宇心里总有些不太尽意也是没办法的事。
为人和气,说话讲究,勤于工作,技能专攻,干活听话,任劳任怨,这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规范,不管以怎样的文字形式进行宣导,终难达到使人如愿的效果。站在旁观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体智健全的人,但凡下些苦心并非高不可攀。思想与现实的分歧,心灵与肉体的隔阂。把维人行事本应具有的规范却变成难以企及的高度。
几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历经血与火的淬炼,懦弱,无知,慵懒,犹如污泥浊水经历了无数次涤荡澄清,留下了太多可贵的民族精神。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往来不息的人工大运河,拒敌不侵,兴利强国的壮举,犹如神话般的奇迹直到现代无不为之惊叹,文明与建筑的无缝连接,任何力量不可撼动的保护和遗存,无不彰显从远古到现代极强吃苦耐劳的民族本性。
一切轰轰烈烈的伟大发展时代,具有责任感的人,不无忧虑的发现,轻佻浮躁像流行病一样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受蚀染。难不成人们对积极追求向上的心理毫不感兴趣?很多事情不能不使人深发思考。
往往看似不高的要求,竟成了很多人难以攀爬的高点,表面看去是性格缺少耐力的韧性。细想想竟不是那回事,是现实生活所迫,人们不得不放弃一时无法实现的长远目标。不是人们不热爱生活,是生活对很多人来说,实在不是轻松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