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还顶住压力阻止河南士族插手冀州事物,这还不够吗?
结果你看现在,这些士族明摆着三心二意,只有寒门死心塌地支持自己。曹操亲临会议现场这帮人都敢明目张胆摆明立场,如果真带军队去追刘琰,说不上内部会闹什么乱子。
琢磨来琢磨去恰好扭脸看到荀攸,这位颍川老弟默不作声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曹操心里难免憋气:“公达可有别论?”
荀攸微微整理下衣冠,环顾一圈才开口,世人都认为齐桓公能一匡天下威加海内的原因有两条,其一,对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行大义尊王攘夷、相盟诸侯;其二,对内通货积财,庭燎招士。
不过在下认为有所欠缺,以上两条是称霸的必要手段而不是根本原因,齐桓公称霸首要一条是内部存在一个稳定团结的环境,有了稳定团结的环境才能全心全意去对外称霸。之所以能有一个好的内部环境,不外乎用人不疑。
领导当然要大胆启用人才,比如齐桓公任用商贾出身的甯戚为大司田;任用避难的王子成父为大司马;任用齐国公族出身的隰朋为负责外交的大行;任用忠言犯君的东郭牙为大谏,这几个人才为齐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然而需要注意齐桓公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任用了政治对手的臣子管仲,管仲可不只射过齐桓公一箭,齐桓公继位后,管仲还帮助鲁国和齐国作战试图为公子纠夺回王位。齐桓公不但没有报复,还设计讨回管仲封为上卿执掌国政。
曹操抚须颔首表示赞同,对国家有利即便存在私仇也能一笑了之,不计前嫌任用大能宽广的胸襟展露无遗,这才是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这与刘琰有什么关系?难不成她来投降?那倒好了,不但接纳还要好好养起来,让冀州让天下都看看咱的胸怀,等大家逐渐淡忘她的存在老夫再好好收拾也不迟。
荀攸再次开口却话锋一转,大家别只关注齐桓公的霸业,管仲是有贡献,然而这个人私德很差,不应该作为当前士人的榜样去学习。
这话刘晔无法赞同:“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功者不谋于众,此为商君之所以终为败,不于夷吾岂效公孙氏耶?”
至高品格的人不屑与世俗合流,成大事的人不会被左右言论所干扰,商鞅自恃清高孤立一心一意帮助亲王集权,没有及时培植自身的势力所以最后失败。管仲品格不好然而人家毕竟成功了,不学成功的人难道去学失败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荀攸笑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