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从中原地区翻越太行山进入并州有八条山“陉”,又叫“太行八陉”,其中南部有一条进入上党地区的通路就是“太行陉”, 古代太行陉有三条路,分别是容易通过的中路大口线,大口线的支路小口线,和相对偏僻隐蔽的东路丹河线。
考虑到行走难易度和修建的成本,一般而言翻山越岭会选择从山间谷地中穿过,相比绕山浪费的时间,走谷底相对轻松危险程度也降到最低,山谷之间的小路蜿蜒曲折,时而隐没在群山之中若隐若现。
古代称呼山脉中断之处为“陉”,也代指远远看去仿佛被群山拦腰斩断一般的山间小路。由于群山之中地形起伏变化,不可避免的会有羊肠小路修筑在半山腰上,这样的路已经不能称其为陉了,故此通常改称为“坂”或者“坂陉”。
其中有一条全长总共不过十里,崎岖缠绕形似羊肠的“坂道”,得名“羊坂陉”,因为其穿插在丹河线左右,因此严格来讲它本身是太行陉的一部分,也是整条太行陉最险要的路段,就因为险要难走才被逐渐荒弃不用。
荀攸说的没错这条路只能冬天走,只是几百年没大股军队走过,群山迤逦忽高忽低,远远看去不高也不算大,走到了近前才发现想错了,想要翻过去只能顺着山势一圈一圈沿路蹒跚而行,往往一座小山就要耽误好几个时辰。
一路上怪石嶙峋山路崎岖,很多道路不是荒废就是坍塌,曹操全军所带物资不多,粮草资材全靠单轮辎重车运输,独轮车排成单列小心翼翼走走停停,临近黄昏就不敢再走。冬季坂道上残留有霜雪,没有阳光到处乌漆麻黑稍不留意就滑下山体,山体不高坡度也缓,掉下去受点擦伤倒是小事,就是再想上来又得花费几个时辰,时间和体力都耗费不起。
自打进入山路到现在减员不断,主要是体力不支导致落单的人很多,开始就掉队的人算运气好,追不上就放弃大不了原路返回冀州。走到一半才掉队可就惨了,冬季山深路滑朝前走撵不上大军,想返回随身的食物又不够吃,只能饿死在茫茫山路中。
羊坂陉不过十里,可是算上全程足有两百里,大军走了将近一个月,眼看临近羊坂陉出口突然赶上天降大雪,军队只能等待风雪停歇。期间曹操有感而发写出《苦寒行》,听着幕僚大声赞扬传颂不由苦笑。
风雪来的猛去得快,天气放晴心情人也舒畅,别看只剩下不过两里多地,真走起来才发现事情不对,半山腰坂道本就逼仄,再盖上一层厚雪难上加难,人可以一边探路一边小心行走满载的独轮车却做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