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按照正常的逻辑就该边打边谈。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珪完全是奔着吞并人口土地来的,打输了躲回城堡里养精蓄锐来年接着打,打赢了收编部落变成他自家部曲。
百十户的小部落倒还无所谓,留在乌桓被大部落欺负生活本就困难,主动投奔到刘珪手下交出部民酋长还能做官,生活比过去只好不坏。可是大部落不行,好几代人用铁和血积攒下的家业,实在打不过可以投降可以给你牲畜财物,绝对不能允许抢夺部民,这不仅是触及到底线的问题,这是在砸酋长家族的饭碗。
乌桓骑兵数量多刘珪军队战力强,战争开始还互有胜负双方打的有来有回,时间一长乌桓人发现出问题,刘珪骑兵的装备越来越强,铁甲越来越多,几乎到了人人披甲的程度,贫瘠的幽州独自供给不起,又调查不出外援是谁。
先是丢掉右北平郡,接着辽西孤竹城一战乌桓人惨败退回柳城,自此失去了辽西走廊以西的所有地区。过去幽州人只能从西朝东打,乌桓人只需要防御傍海道和傍山道就能保护草场的安全,等到草原上出现两座新城,形势忽然变得可怕。
以赤峰和通辽两座城池为基地,刘珪的骑兵在草原上杀人放火抢夺牧民,生活在那里的鲜卑部落还处在原始阶段,都是小部落一盘散沙互相攻征,幽州铁甲骑兵一到根本挡不住,不是被吞并就是被杀光。
只用几年时间,乌侯秦水和饶乐水之间广大的草原地带,先来的后到的无数的鲜卑部落就被幽州完全控制,刘珪成了后世的科尔沁草原唯一的主人,在北面紧邻乌桓人游牧地象一块巨石始终悬在头顶。
历来都是游牧南下骚扰农耕,现在角色互换,刘珪成了北方的巨大威胁,乌桓人反倒变成防御一方。刘珪的骑兵从科尔沁草原由北向南打,你集结大军他就回城堡,等你撤走人家立刻又来打,骑兵来去如风想打就打,不分春夏秋冬以战养战,乌桓人根本无力应对。
不是没想过趁刘珪主力都在草原出击幽州,险要的傍海道阻止内地进入辽东,乌桓人想从辽东进入内地同样面临道路难走的问题;傍海道走不通傍山道也无法通行,仅一座平岗城乌桓人就拿不下来。亏了有袁绍暗中支持,每年都从海路运抵大量物资,辽东公孙氏出于唇亡齿寒的心理没少提供帮助,没有这两位帮忙乌桓人早就给打散了。
坦白讲曹操统一北方乌桓人很高兴,曹操代表的是皇帝,皇帝心里一直都有属国,望眼欲穿总算是盼来朝廷回归,有朝廷撑腰就不怕刘珪,等新任幽州刺史一到就去控诉,对于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