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行军打仗还是需要军官指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操从众将眼神里已经得到答案,双方兵员素质,战马质量都相差一大截。仅靠目前兵力且不说消灭刘珪,就说当下的地形,前后左右都是燕山山脉就这一片空场,自己的骑兵还没来得及披甲,看这个架势反倒需要担心刘珪对自己发起攻击。
曹操不免有些泄气,对着田畴柔声开口:“子泰,这也是部曲?”
“明公,差不多该出发了。”田畴不知道如何回答合适干脆打岔。
其实曹操并没有询问真正的疑惑,铁是管制物资靠走私杯水车薪,军阀只能凭借掌握的铁监自行制造。过去向幽州走私过甲胄,所有账目一清二楚都在自己掌控内,在官渡战后刘珪失去了利用价值,当时就全面停止了甲胄的走私。
自从接管了渔阳郡,王松和董昭都进行过几番摸底,对于泉州铁监的情况了解得很透彻,幽州本地产量支撑不了如此规模的甲胄制造。刘珪地盘里只有泉州才有铁监,生产出的铁锭不可能全部用来制作甲胄,还有武器,农具,工具,生活用具等等,需要两三年时间才勉强能给一千多骑兵武装上铁甲。
不但如此,铁甲在使用中还要经常保养修缮,装备甲胄武器之后,每年光保养所需铁材就是个非常大的支出。可眼下情况是,刘珪只算部曲就接近三千,加上羽林骑士人马具装,就算这些年泉州铁监全部出产都用来制造铠甲兵器也不够,更别说还需要日常维护了。
那么问题来了,多余的铁从哪里来的?莫非发现了新的铁矿?都说昌平别称乌金城,听名字就知道出产泥炭,自从开拓西域汉朝人就知道煤炭存在,到了东汉就已经使用蜂窝煤,北方很多地方拿来取暖烧火用,当时叫做“形煤泥炭”。
既然能开采泥炭那就必然有石炭矿,乌金?乌金不就是铁锭吗!费力开采石炭只会用来冶铁,城里大概率拥有炼铁的锻炉!曹操后悔没去昌平看看,从锻炉追根溯源准能找到答案。可再想套话田畴却加了小心,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就是打岔催促着尽快行军。
曹操也想行军,不过身旁总跟着铁甲骑兵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找个远方道路或有狭窄处,不方便大队人马一起同行的借口,等刘珪骑兵走远看不到身影,曹军才磨磨蹭蹭出发,全军走一阵停一阵始终在后面远远的跟着。
傍山道的最后一处补给站是白狼砦,这一座堡垒和平冈堡形制相同,只是规模小的多,在小也不好打,这类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