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大手一挥:“没事说吧,也不算秘密了。”
兴平二年冬天汉献帝逃离长安,一路辗转来到河东落脚,诸侯中袁绍第一个派郭图作为使节拜见。
郭图回来后劝说袁绍迎接天子来冀州,袁绍开始还想同意,冀州本土士族得知消息举双手赞同,这下袁绍慌了,逄纪郭图一派也反应过来开始极力反对,事情一拖延被曹操抢了先机迎接天子去了许昌。
这事当真不算秘密,郭图点头表示赞同:“某当初也进言迎奉天子,然而冀州众人也要迎奉天子,那主公就不可不防。”
“韩馥是正经州牧都能背叛,到时天子最大,好一点儿架空你,敢说半个不字就。。。。。。”刘琰一语点破。
贸然插嘴袁绍和郭图居然没有觉得不妥,事情明摆着,冀州人能背叛韩馥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天下没有谁比袁绍适合入主冀州。
谁都不能保证背叛过一次就没有第二次,袁绍自认天下没有再强的人,但天下属于皇帝,你再强也是臣子,在皇帝面前没有谁是主公谁是属下,都是皇帝的臣子,投靠皇帝不叫背叛那叫忠诚。
机缘巧合只有曹操能迎接天子,他把兖州得罪光了引得吕布鸠占鹊巢,大浪淘沙却也因此锻炼了一批忠诚部属。经历战乱兖州残破士族又心怀怨恨,不得已目光转向颍川,颍川需要外来的军事力量保护,曹操需要颍川地盘物资补充。因此曹操没有兵权旁落的顾忌,可以放心迎接皇帝。
袁绍尴尬之处在于是外来户,豫州老家只认袁术,本身在河北毫无根基,嫡系武装力量没有压倒性优势,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冀州士族怎么将你抬起来就怎么将你扔出去。
事情不仅如此,与当初曹操在兖州窘境一样,袁绍在冀州也是处处掣肘,世家大族抱成团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光袁绍各地军阀都是如此,世家大族掌握土地人口和话语权,能轻易引导舆论,不依靠世家大族无法生存,不信去看看公孙瓒。
袁绍麾下自然分成两个派系,本土士族代表人物沮授和田丰,他们维护的是冀州本土世家大族的利益;与之相对逄纪和郭图代表外来派,他们以袁绍为中心维护的是外来士族的利益。
两帮人有分歧不假,也有夺取天下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共同奋斗目标,这也是两派人能团结在袁绍周围的原因。
想起分歧郭图就烦闷,发牢骚一般对刘琰拱手:“我家主公看似地盘广大,然实控不过冀州一地而已,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