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远到迪化,可谓是遍及西北,以他们的销售能力,全部吃下这批布都没问题。
\n
如此以来,李明浩就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生产上了,继续升级机器、改进生产工艺自不必说,领先时代的见识和八级工、七级工的技术水平让他拥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来完成这些工作。
\n
除此之外,他也没忘了原料和周围村子的稳定,田家人虽然被打退,却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安枕无忧。
\n
保富机器纺织厂的出现必定会对周边手工纺织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许多老百姓都指望能用自家织成的土布换取钱财以填补家用,随着纺织厂的技术提升和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少。
\n
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迟早会有无数破产的织户涌上门来,想要烧了他的工厂,所以必须得提前做出安排。
\n
李明浩采取了两种手段,首先优先在周边招工,给的工钱也很厚道,如此就可以把这些人家和工厂绑在一起,要是有织户打算闹事,他们肯定会站在工厂这边,维护自己的利益。
\n
其次,这些织户家中大多都种有棉花,要是可以让他们的棉花增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因为土布失去市场而遭受的损失。
\n
所以李明浩又拜托李仪祉勘查白鹿原周边地形,拿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灌溉水渠建设方案,有这位后世的水利大师出马,这点小事情肯定不在话下。
\n
然后李明浩拿出一笔钱,又在周边进行了一番募捐,开始兴修水利,引浐河的水来灌溉周边农田。
\n
根据后世的研究,亩产50千克皮棉的棉田总耗水量为300~400立方米,亩产100千克皮棉则总耗水量为450立方米左右。
\n
就白鹿原周围农田的灌溉能力,显然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现如今有了更科学的沟渠将水引入田中,白鹿原棉花的产量肯定还能往上窜一大截,同时还可以增加小麦、玉米、土豆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