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盛夏,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如利箭般毫无遮拦地射向南京路。柏油路面被晒得滚烫,仿佛能煎熟鸡蛋,发出微微的热气,与空气中弥漫的燥热交织在一起。行人都行色匆匆,脚步匆忙地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神色中透着对暑气的不耐,纷纷寻找着能躲避酷热的一丝阴凉。
林悦的诊所位于南京路的繁华地段,虽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努力地将室内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但那无处不在的闷热感,似乎还是能透过窗户的缝隙钻进来。林悦坐在办公桌前,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她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各个家庭的治疗记录,见证着她日复一日的忙碌与付出。在这些记录中,张家的那一份格外厚实,纸张因为反复翻阅,边角都有些微微卷起,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们从家庭矛盾的漩涡边缘,一步步走向和谐的艰辛历程。
林悦轻轻翻开张家的治疗记录,纸张摩挲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她的目光顺着那些文字缓缓移动,记忆也随之被拉回到与张家相处的点点滴滴。最初,张子轩的叛逆如同脱缰的野马,逃学、沉迷游戏,用这些极端的行为来反抗张伟峰对他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的极高期望。张伟峰则是满脸的愤怒与无奈,他习惯用权威解决问题,却在儿子的叛逆面前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李静试图在父子之间充当调和者,却总是被双方的情绪所淹没,无奈与疲惫写满了她的脸庞。
而在她和陈宇介入之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林悦运用自己在美国所学的系统理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家庭活动,就像搭建一座桥梁,试图让家庭成员之间重新建立起情感的连接。比如那次家庭画卷的活动,她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拿起画笔,共同描绘他们心中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得不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讨论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选择。张子轩一开始还显得有些抵触,但在父母和妹妹的热情参与下,也渐渐投入其中。当那幅充满着爱与希望的画卷完成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彼此内心深处对家庭的渴望和期待是如此相似。
与此同时,陈宇从宗教角度提出的“宽恕与爱”的理念,也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这个家庭。他邀请张家参加教会活动,教堂里温暖的氛围,信徒们真诚的笑容,让张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爱与包容。张子琪在教会活动中,第一次体验到被众人关注和关爱的喜悦,她那原本因为家庭氛围而略显黯淡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性格也越发开朗活泼,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在家庭中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在教会的趣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