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虞前世就喜欢看书,各种杂项都有涉猎。她就曾看过一篇讲解两宋时期解试举人以及省试进士录取率的文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宋前期,太·祖朝的省试,参加者大概有两千人。至太·宗继位,第一次开科,省试人数达到五千三百人。
第三代皇帝真宗第一次开科时,参加者激增至两万人。按照当时每一百人发解二十人的录取比例计算,参加秋闱解试的举子人数就有十万之多。
但这一年的登科者,除了特奏名外,只有两百人。录取比例,五百取一。然而这仅仅还是解额稍宽松的北宋前期。
后期为了缓解省试的压力,便开始规定解试时的解额。尽管各地解额略有不同,但根据数据显示,解试录取比例激降至百人取一。
待至南宋朝,领土降低了三分之一,然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未减反增。科举参加者人数日增,然而乡试发解额却没有实质性增加。
依然拿江西举例,当时的江南西路吉州,北宋末年应试人数在四千人,解额四十五,录取比例大致是九十取一人。至南宋,应试人数增至万人,然而解额却只有六十八。录取比例降低至一百五十人取一人。
然而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据说有的州甚至达到“或五六百人解送一人”。“鹿鸣今日宴佳宾,六万场中一百人。”南宋末年的一首诗便可以为证。
大熙不是大宋,没有经历宋朝的耻辱和分裂,但以历史的时间线来看,如今的大熙对应的应该是南宋末年。
承平时代,百姓有所居有所食,就更渴望能够通过科举取士改变整个家族的阶层和命运。
所以她这四个哥哥若想秋闱榜上有名,最少得打败上万人,才能拿到一个参加省试的资格。若想成为进士,就得打败全国数十万加的举子考生。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外乎是!
苏虞正想着,一声铜锣声起——“放榜了!”
负责维护秩序的衙役先是驱散开围绕在贡院门前照壁处的学子们,紧接着走出两名衙役,他们托着榜纸,将承载着无数学子希冀的榜单贴在了照壁上。
衙役们贴好皇榜,迅速撤开,分散在四周维护秩序。
苏虞撩开马车帘子,探头看了过去,只见皇榜下的人摩肩接踵,争相观看。有的学子拨开人群往榜单前面挤,有人发现名落孙山后仰天长叹,还有学子发现自己的名字后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苏虞扭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