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藏家提议道:“这样看着不是很清楚,能不能取下玻璃罩?让我们凑近欣赏欣赏。”
历史系教授听到这个请求,面露犹豫之色。
“不会是担心自己看错吧?” 人群中一位老藏家小声嘀咕了一句。
学术界是最不容质疑的地方,此话一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且不说历史系教授们同不同意,博物馆管理员立刻神情严肃地掏出钥匙打开展柜。
他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示意这些老头最好是能掰开他们的眼袋仔细看好。
这时,一个老收藏家看着看着,不知怎的竟想伸手去触碰文物。
他身边人见状,眼疾手快地立马拨开他的手,随后迅速递出一双手套,态度友善地说道:“老先生,这边有全新的手套。”
这位收藏家被这么一制止,从进校门到现在一直憋着的气再也憋不住了。
他涨红了脸,不满的大声嚷道:“戴着手套怎么能判断文物质地?”
“光滑度、粗糙度还有是否有细小的凹凸不平,戴着手套能感受到吗?”
“你们到底会不会鉴定!”
“鉴定都是次要的,我们还是得以保护文物为主。” 一位教授不紧不慢地说道,“手上的汗液油脂可能会对文物造成腐蚀,特别是铜制品很容易生锈的。”
老藏家听他竟然还滔滔不绝地科普讲起道理来,不禁嗤笑道:“一个香炉有必要吗?”
“真是戏台后头的锣鼓。” 后面那半句他虽没说出口,但这歇后语大家都耳熟能详。
戏台后头的锣鼓 —— 没见过大场面。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嘲讽之意,让教授们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你 ——”
另一位收藏家话语中带着明显挑衅:“不是我说,你们平时到底是怎么鉴定的啊?这都能成为老师岂不是误人子弟。”
教授们面对这般嘲讽,自然不甘示弱地为自己辩解:“各个时期的古籍文献,文物形态细节我们江城大学哪个教授不能倒背如流?”
“我看你们不是来交流学习而是来砸场子的吧!”
一位教授言辞激昂地说道,双方的言辞愈发激烈,瞬间剑拔弩张。
博物馆管理员见势不妙,立刻手脚麻利地将文物锁好,眼睛紧紧盯着,生怕稍有不慎文物就会被磕碰。
刘顾问见这紧张情况,赶忙快步走到人群中间,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
他声音温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