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限度要有500万户房子,而且要马上解决。
\n
很显然要求建筑业解决是不可能的。战时管制刚取消,劳动力和物资就立即用到工业建设上去了。从战争胜利后到圣诞节这段期间,破土动工的房子只有3。7万幢。托马斯总统要求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房屋最高限价和授权他将全国建筑物资的半数用在营建廉价房子上去。
\n
建筑业派出得力的说客到国会游说,使法案无法通过。但参议院同意将7。5万所战时临时建筑物,转给复员军人们使用。政府也将一些集体宿舍改装修建,安置了1。1万户新婚士兵,到了冬风日益凛冽,又有1。4万户挤进了腾出来的陆军营房。
\n
但这一切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还有百万多户是和别人挤住在一起。在寒风刺骨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战时出生的婴儿,在汽车里过了七个晚上。
\n
亚特兰大市有一个公寓登了个出租广告,要租的竟达2000人。市里的头面人物为此不安,出钱给复员军人买了100部活动住房拖车。不论大小城市,都可以见到这些拖车密集成群,校园里面尤其如此。
\n
密苏里州大学在校园内挨家挨户去进行调查,把一切能腾出来的地方,都留给密苏里的学生住,并去函别州对申请入学的学生说:尽管他们具备入学条件,但没有房子容纳他们。北达科他州的复员军人则把粮仓改为住宅。本尼?古德曼的乐队为克利夫兰市义务演出,请听众们把房间让出来出租。尽管这样,房子还是远远不够。
\n
所有人都在指责房东们冷漠无情,莫尔丁对此更显得异常愤慨,他在一幅漫画中发泄他的感情,画了一对复员军人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和一个肥胖的声势汹汹的女房东争论。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有房出租,不收孩子和狗。”那个女房东说:“看来你们这些当兵的就是不了解我们的困难。”
\n
到了48年6月,在大规模复员潮进行了第七个月份的时候,随着接近一千万美军官兵的退役,房荒也达到了最顶点,任何一对无家可归的复员军人夫妇都有很多难堪的遭遇。他们的代言人中最惹人注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