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勒。无论是在给希特勒的文件还是与希特勒面对面的交谈中,他都引用希特勒本人的观点和希特勒对某些问题的偏见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施佩尔曾向他提出,将来德军收复失地是极有可能的,因此摧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命令就应该暂停执行,以便重新杀回的德军用最小的力量就能够恢复军事装备的生产。
\n
在自己的军队收复失地的诱人憧憬前,希特勒当然会欣然同意。有了希特勒的首肯,施佩尔便开始劝说地方上的领导人和德国占领区的头目,只把相关的设备弄瘫痪而不是彻底摧毁它们。
\n
但是这一次,在柏林,却不同于其它地方,希特勒的要求是异常严厉的,正因如此施佩尔才会亲自来这里,他曾去过巴黎,试图阻止巴黎的毁灭,他成功了,也失败了,最终巴黎还是在肖尔蒂茨的命令下,执行了焦土命令。现在柏林绝不能成为第二个巴黎。
\n
“这么做的原因是我想为指挥官们不执行元首的“焦土政策”提供借口。”
\n
施佩尔解释着他为什么下达不明确的命令。
\n
“阿尔贝特,我并不愿意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摧毁德国的财富。”
\n
对于施佩尔的解释,海因里希心下长松了口气。
\n
“但不知那些行政区长的态度如何?他们不在我的管辖之内。”
\n
“将军,我希望你能够加自己的影响,阻止党的这些官员采取行动,毕竟德国的生活还要继续。”
\n
施佩尔看着海因里希补充了一句,即便是作为希特勒的信徒,他同样意识到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
\n
“我尽力而为吧!”
\n
海因里希答应了下来。
\n
“但是,阿尔贝特,我本人也可能由于军事上的原因不得不下令炸毁桥梁,特别是柏林附近的桥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