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成知道这是日本人平时所谓精神意志磨练的一种方式,日本的军事学校之内,平时的伙食定量标准就是让人吃七八分饱,日军的高级将领们一直抱有这样一套理论,他们固执的认为军人在战时的忍饥耐寒能力是靠平日严格的训练所训练出来的。
\n
人只有被迫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下才会有进取心、攻击性和勤奋的工作,日本人这种所谓的饥饿理论很受中国国内的一些人的赏识,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在日本学习军事的时候,就曾对此表示非常欣赏。
\n
蒋介石看到日本军人平日喝冷水、洗冷水澡,而且每顿饭总是千篇一律地只有薄薄的几块生鱼片、一点儿蔬菜和一小铁盒白米饭,便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中国人和中国官兵之所以懒怠、爱生病,都是因为图舒服、太爱吃饱的缘故。
\n
当蒋介石掌管(中)(国)(军)(队)之后,决心将这种非常有效可以激励官兵的方式全盘引进到中(国)(军)队里来,但是引进的结果却面目全非,做长官的因此可以么正言顺你放肆侵吞粮饷,下面的官兵每日三餐不继,但是这是蒋公的所谓军政改革的新策略,下面的人即便心里明明白白,也无人开口劝阻,毕竟是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如果真有人不识相坏了大家的财路,那么此人纯属是活够了。
\n
华毕成自然不会犯同样低级的错误,在华毕成看来,部队的战斗力来源于有利的后勤保障,单方面强调所谓的精神意志制胜就是对官兵的生命不负责任,华毕成不害怕牺牲,他所害怕的是毫无意义的牺牲。
\n
不过华长官的这第一份长官令却被“西北马家军”硬生生的顶了回来。
\n
对于华毕成就任西北最高军政长官,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为代表的四马势力是非常恼火的,因为在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对四马保证,国民政府中央军所部绝对不进入西北地区,而且以日本人的后勤供给能力是绝对无法进入西北地区的,得到这样的保证,马鸿逸、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等人才开始分别抽调兵力组织抗日先遣队。
\n
其中以马步芳、马步青派遣抽调兵力最多,两人征调大通、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