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他实在抵御不了大陆对他的诱惑。不过他还是转向了藏相池田成彬,想听听新上任的财阀的意见。
\n
“陛下,此战非帝国本意,可形势不待我。由于德国的日益强大,欧洲已失去和平的保护伞。研究会认为:世界大战早则40年,迟则45年必定爆发。帝国要在新形势下谋得优势,大战爆发前必须完成军备整训。中国战争的结束宜早不宜晚。此次如能攻占武汉、广州,不但在政治上给中国政府以致命打击,还能夺取湖南、湖北粮仓,实现对中国的海上封锁。种种压力,蒋政权无法承受,只能屈服;即使他死不悔悟,失去武汉的蒋政权充其量只算中国众多地方政权中的一股,再难撑住中国。这时帝国出面寻找愿与帝国合作的新政权岂不易如反掌。”
\n
池田虽然新官上任,但此前显然已把日本的内外形势琢磨了个透。一番话条理清晰,不但令裕仁天皇折服,也说得闲院宫载仁亲王连连点头。
\n
终于,天皇再次向他的臣子妥协了,陆、海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少壮军官们随即陷入了一片欢呼声中,接着开始了紧张地忙碌。走廊里匆匆而过的军官们,兴高彩烈地互相问候,说着祝福日军武汉再胜一类的吉祥话。
\n
战争,使他们一夜间成了民族的精英、万民心中的英雄。构筑在无数中国人和日本士兵血肉之上的这种虚荣已使他们丧失了理智,抛弃了人伦道德。他们心中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胜利。没有命令,没有指示,但疯狂的信念。已使他们象一架架不知疲倦的机器,隆隆运转着。
\n
实际上日本的军人们从来就不相信进攻武汉的计划还会有什么变故。当天皇还在犹豫的时候,一份份军情报告、兵力统计,一份份协同方案、物资调配单,就已经像雪片般飞向作战室。东京对战争的狂热一直在不断的升温。从内阁、政党到民间社会,武汉又成了日本人口中最频繁出现的一个地名。\n
', ' ')